氣候“壓力測試”如何預見銀行倒閉

世界各國政府正準備瞭解金融系統在氣候衝擊面前的脆弱程度

世界各國政府正準備將一種舊的監管工具用於新的目的:保護經濟免受氣候變化的影響。

多年來,金融監管機構一直使用“壓力測試”來評估主要銀行是否有能力在極端、意外但完全合理的經濟衝擊中維持運營。在 2007-08 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美國和國外廣泛實施了這些測試,以幫助防止日後發生系統性災難。

經濟學家、環保主義者和當選總統喬·拜登的顧問警告說,全球變暖可能會引發下一次災難。他們中的氣候金融倡導者認為,應要求主要貸款機構在為時過晚之前進行與氣候相關的壓力測試。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阻礙前進的因素有很多挑戰,包括企業氣候資訊披露不足、仍在發展中的氣候預測以及銀行業本身,銀行業已經表示反對這一想法。

倡導者表示,銀行有可能利用其遊說力量來延遲或淡化未來的氣候金融法規。但圍繞該問題的全球勢頭以及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可能意味著,在美國強制進行氣候壓力測試已為期不遠。

“監管機構很難想象他們不會這樣做,因為我不明白如果他們不知道問題是什麼,他們如何以知情的方式採取行動。而瞭解問題的唯一方法是檢視[銀行]資產負債表的內部情況,”日出專案全球氣候戰略主管賈斯汀·蓋伊說。

“全球監管機構之間就氣候變化構成系統性風險達成了非常明確的共識,”蓋伊補充道。“因此,這已成定局。”

惠譽評級公司金融機構研究主管蒙蘇爾·侯賽因表示,壓力測試的主要目的是幫助監管機構評估金融系統或公司在巨大壓力(無論是氣候相關的還是其他方面的壓力)下的應對能力。

他們透過模擬經濟衝擊在兩到三年內對銀行盈利能力和資產負債表的影響來實現這一目標。

侯賽因表示,美國目前要求金融公司進行“透過或不透過閾值”的壓力測試。如果一家銀行沒有足夠的可用資本在模擬危機期間維持運營,則測試不合格。然後,美聯儲要求未透過測試的公司撥出額外的資本,以防止假設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發生。

氣候金融倡導者表示,美國監管機構需要對氣候變化採取類似的方法。他們將透過氣候情景來實現這一目標,這些情景考慮了極端天氣事件等物理風險以及向低碳經濟轉型可能如何影響銀行向脆弱企業和行業的貸款。

例如,根據一個環保組織編制的報告,在 2016 年至 2019 年期間,化石燃料行業的公司從 35 家主要銀行獲得了超過 2.7 萬億美元的融資。

“如果我們發生兩次颶風、一場野火和農業國家的乾旱,我們的銀行系統能否承受得住?我們真的不知道,”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前研究員、現任職於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的莎拉·多爾蒂說。

“根本性轉變”

今年 6 月,一個由中央銀行組成的聯盟(被稱為“金融體系綠色化網路”)釋出了針對全球監管機構的壓力測試指南。

檔案包括幾個高級別氣候壓力測試情景。其中包括“有序轉型”情景,這將幫助監管機構衡量,如果各國政府今年對碳排放定價並在 2050 年實現淨零排放,銀行將損失多少資金。

但 NGFS 也包括“溫室世界”情景,在這種情景中,沒有采取額外的排放政策,世界突破了《巴黎協定》中規定的升溫目標,導致嚴重的氣候影響。

包括英國、法國和日本在內的國家的中央銀行已經公佈了推出壓力測試的計劃,以評估金融公司在全球變暖面前的風險敞口。

美國中央銀行在這方面遠遠落後於其全球同行,並且尚未表明其打算採取同樣的行動。

但有進展的跡象。美聯儲在 11 月的《金融穩定報告》中首次承認,全球變暖“可能會增加金融衝擊和金融系統脆弱性”(Greenwire,11 月 10 日)。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承諾對氣候變化採取全政府應對措施,包括任命多位氣候鷹派人士擔任高階經濟職位(Climatewire,11 月 25 日)。

“有史以來第一次,也許是第一次,金融政策被用作氣候政策,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轉變——過去從未有過,”蓋伊說。

即將上任的政府和美聯儲語氣的轉變並沒有消除衡量氣候變化可能在長期內給銀行帶來多少損失的內在挑戰。

多爾蒂、侯賽因和遊說團體銀行政策研究所等人都強調,氣候壓力測試仍處於起步階段,部分原因是衡量銀行在全球變暖面前的風險敞口遠比評估其他假設衝擊複雜得多。

這有幾個原因。

氣候壓力測試需要衡量銀行在更長時期內的風險。這是因為一些氣候影響(例如海平面上升和向低碳經濟轉型)將在幾十年而不是幾年內發生。

除此之外,制定與氣候相關的場景將要求銀行做出各種困難的假設,包括預測氣候變化將如何影響每個投資組合公司、不同行業將如何適應氣溫上升以及美國和其他地方將透過哪些氣候政策。

“難以逾越的障礙”

人們普遍認為,這些因素使氣候壓力測試變得複雜。但在壓力測試結果應該如何處理以及是否應該強制要求進行壓力測試方面,共識較少。

美國銀行公司、花旗集團和高盛集團公司等 BPI 成員的執行長格雷格·貝爾在最近的一篇評論文章中表示,“銀行在管理從碳排放的轉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但在接受 E&E 新聞採訪時,貝爾表示 BPI 的立場是氣候壓力測試是“難以逾越的障礙”。

“試圖提前數十年捕捉氣候變化的影響——而不考慮金融系統和經濟的非凡適應能力——並將這些結果納入監管資本框架,並不比預測流行病或機器學習將在 2050 年如何影響銀行更容易,”BPI 在最近的研究報告中辯稱。

由於這些原因以及更多原因,該行業協會得出結論,將氣候變化情景納入現有的宏觀經濟壓力測試還為時過早——“更不用說將氣候壓力測試與資本要求聯絡起來了。”

摩根大通公司、美國銀行和金融服務論壇(另一個銀行業貿易團體)沒有回應有關其組織對氣候壓力測試的立場的問題。富國銀行的一位發言人拒絕置評。

美國銀行家協會(另一個行業團體)的一位發言人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量化氣候對金融公司的影響“仍處於早期階段”,並且“對監管框架的任何潛在更改,無論其意圖多麼良好,都必須經過充分理解,以避免任何意外後果。”

氣候金融專家和倡導者不同意 BPI 的立場——或者至少不同意其部分立場。

全球崩潰?

左傾智庫美國進步中心金融監管專家格雷格·格爾齊尼斯承認,衡量氣候風險充滿挑戰,氣候壓力測試不一定需要立即用於調整銀行的資本要求。

“是的,我們正在對未來進行重大預測,是的,一家銀行 2020 年的資產負債表與一家銀行 2030 年、2040 年或 2050 年的資產負債表將會不同,”格爾齊尼斯說。

但他不同意這些挑戰是不可克服的,或者說它們會使測試結果變得毫無用處。

“如果氣候壓力測試顯示,從現在起的 15 年後,你預計你的碳敏感資產(如化石燃料債券和化石燃料貸款)將遭受……嚴重損失,並且它鼓勵你今天就擺脫這些資產,那將是一個積極的結果,”格爾齊尼斯補充道。

他還警告監管機構不要實施沒有任何後果的壓力測試,這相當於他所謂的“完全沒有牙齒的演習”。

在他看來,銀行認為氣候壓力測試“可能是一項有趣的資訊練習。但他們不希望它以任何方式影響他們必須為自己融資多少資本,而資本是監管機構用來增強這些銀行彈性的最強大的金融監管工具之一。”

他說,即使不是立即實施,氣候壓力測試也應該為更積極的監管措施奠定基礎,這些措施將積極保護金融系統,以避免未來發生經濟崩潰。

前美聯儲研究員多爾蒂對此表示贊同。

“當然,他們不想做一些可能讓他們做更多工作並持有更多儲備資本的事情,”她說。“但我們也不希望他們倒閉並拖垮整個金融系統。”

經 E&E 新聞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E&E 在www.eenews.net上提供每日重要的能源和環境新聞報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