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的《住房政策辯論》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得出結論,為精神病患者提供住房並不比讓他們流落街頭更昂貴。 “大量公共資金基本上被用於維持人們的無家可歸狀態,”主要作者丹尼斯·庫爾漢說。
這項研究在兩年內追蹤了紐約市近 5,000 名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無家可歸者。 科學家們依靠官方記錄來分析這些受試者最終進入監獄、醫院或收容所的頻率。 大約一半的受試者後來根據紐約州和紐約市的公共倡議 NY/NY 協議,從 1993 年開始獲得了支援性住房。 在接下來的兩年裡,研究人員檢查了這種安置的影響。 他們發現,在公共資金方面,為一名患有精神疾病的無家可歸者提供住房的成本與讓他們流落街頭的成本相同,即每年 40,500 美元,而流落街頭的無家可歸者更依賴於社會服務。
“這項研究證明,透過將相同的資金投入到支援性住房中,解決方案可以實現自給自足,”庫爾漢說。 他指出,每年 40,500 美元涵蓋了住房以及全面的健康支援和就業服務。 “政策制定者可以大幅減少無家可歸現象,”他總結道,“對於很大一部分顯而易見的無家可歸人口,他們通常被認為頑固地超出了社會福利安全網的範圍,而公眾無需付出或只需付出邊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