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行動:醫院讓清潔工走上感染控制前線

醫院讓清潔工走上感染控制前線

當醫院想要揚名立萬時,他們會在聲譽和技術上投入資金——聘請德高望重的外科醫生或購買頂級的伽瑪刀,以及明星放射科醫生來操作它。這些投資吸引了公眾關注,也吸引了尋求最佳醫療保健的患者。然而,最近,一些醫院有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發現。真正改善患者護理的支出往往並非投向高薪階層的著名專家,而是投向底層的匿名清潔工。

醫院在努力應對一個令人震驚的趨勢時意識到了這一點。在過去十年中,導致住院患者感染的大多數病原體變得更難治療。原因之一是耐藥性日益增強;現在,一些感染僅對大量抗生素武器庫中的一兩種藥物有反應。但問題也出現是因為病原體的構成發生了變化。

就在幾年前,醫院患者感染中最令人討厭的細菌的典型代表還是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由於 MRSA 附著在皮膚上,限制其傳播的主要策略是徹底洗手。然而,現在最危險的細菌是在鍵盤、床欄和隱私簾等無機表面上存活的細菌。為了清除這些細菌,醫院必須依靠熟悉每個房間每個角落以及瞭解哪些清潔產品含有哪些化合物的員工。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繼續存在。


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的醫院流行病學家邁克爾·菲利普斯說:“手部衛生非常非常重要,他一直在研究這個問題。“但我們逐漸認識到,這只是打破威脅我們患者的感染鏈所需的幾個重要干預措施之一。”

頑固的害蟲

需要付出額外努力的傳染性病原體大約在 10 年前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最初的爆發是由耐萬古黴素腸球菌 (VRE) 和艱難梭菌(C. diff)引起的,隨後是一組統稱為高耐藥性革蘭氏陰性菌的細菌:大腸桿菌克雷伯氏菌假單胞菌不動桿菌

這些各式各樣的細菌透過多種途徑進入病房。不動桿菌假單胞菌喜歡生活在土壤和水中,但它們是透過人們的鞋子和衣服從外部世界帶入醫院的。相比之下,VRE、大腸桿菌克雷伯氏菌艱難梭菌在人體內繁殖。這些細菌透過患者的腸道進入醫院,並在臥床不起的患者腹瀉時逃逸,汙染周圍的空氣和裝置。

新的禍害尤其難以清除,原因有幾個。例如,革蘭氏陰性菌具有雙層壁,使其具有額外的防禦能力,可以抵抗抗生素,並保護它們免受包括清潔化學品在內的其他化合物的損害。許多細菌可以在低營養環境中生存,例如構成病房的玻璃、塑膠、金屬和其他材料。以 VRE 為例。荷蘭烏得勒支大學醫學中心爆發的一種菌株在模擬病房環境中乾燥的測試中,在實驗室培養皿中生長了 1400 天。(MRSA 也能在表面存活,但持續時間要短得多。)

由於具有這種能力,最新的細菌威脅造成的感染風險至少與醫護人員的受汙染的手一樣大。“這迫使我們將醫院的清潔度提升為一個臨床問題,就像洗手是一個臨床問題一樣,”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醫學流行病學家克利夫·麥克唐納說。

在醫院內,這些耐藥、頑強的病原體無處不在。去年的一篇綜述文章發現,醫院病房中 10% 的硬性和軟性表面可能被革蘭氏陰性菌汙染,15% 的表面可能被艱難梭菌汙染。愛荷華大學卡弗醫學院在四月份線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醫院病床周圍的隱私簾可能造成感染風險。在初步調查中,30 個房間中 95% 的窗簾帶有 VRE 或 MRSA。當更換窗簾後,92% 的窗簾在一週內再次被汙染。

清潔團隊行動

最近,醫院的清潔度已成為聲譽問題,尤其是在聯邦政府的“醫院比較”網站開始公佈各機構的醫療相關感染率之後。清潔度也正在成為一個底線問題:2008 年,聯邦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停止報銷醫院治療由這些醫院引起的任何感染的費用——這是一項有爭議的軟硬兼施的舉措,根據新的研究,該舉措已成功開始降低感染率。

各機構還聘請了感染控制專家,他們跟蹤感染並調查其原因。然而,當問題是表面上的細菌時,消除它們取決於建築服務人員。“這是醫院等級制度中投資最少、地位最低、最不受尊重的一層,”美國醫療保健流行病學會主席簡·帕特森說。傳統上,醫療中心將清潔工視為可有可無的工人——因為他們的第一語言可能不是英語而難以培訓,而且因為他們可能不會長期從事這份工作而不值得培訓。

在 2010 年紐約大學朗格尼分校,菲利普斯和他的同事啟動了一個試點專案,將那些以前可有可無的工人重新定義為患者保護的關鍵合作伙伴。他們意識到,清潔工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哪些欄杆最常被觸控,哪些把手最難清潔。朗格尼“清潔團隊”將清潔工與感染控制專家和護士配對在五個急症護理病房中,以確保所有高接觸表面都得到徹底消毒。在最初的六個月裡,該專案在關鍵指標上得分很高——減少了艱難梭菌感染的發生率和最後手段抗生素的消耗量——醫院管理部門同意將該實驗作為整個醫院的常規程式。現在,它僱用了足夠的清潔團隊,將他們分配到醫院的每個急症護理病床。

受保護的表面

然而,即使是最積極的消毒方案也可能會遺漏某些東西。因此,一些研究人員正在著手一個前所未聞的目標:房間可以自行清潔。他們早期的大部分工作都集中在可以排斥或殺死傳染性病原體的工程塗層和紡織品上。

一家名為 Sharklet Technologies 的公司在導管表面印上模仿鯊魚皮鱗片紋理的圖案,這一創新靈感來自於人們意識到鯊魚與鯨魚不同,不會形成藻類結殼。在該公司經過同行評審的研究中,工程表面使細菌難以附著和繁殖。

其他專案則利用了貴金屬(主要是銀和銅)早已為人所知的防腐特性。金屬離子似乎會干擾細菌細胞內的關鍵蛋白質。這些結果與某些抗生素的效果相似,但與藥物不同,金屬不會引起耐藥性。

EOS Surfaces 公司的研究表明,患者病房中的細菌無法在銅包牆板上存活,國防部資助的在包括紐約市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在內的三家醫院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房間內銅包“高接觸”表面(呼叫按鈕、輸液杆和床欄等)與較低的感染率之間存在關聯。PurThread Technologies 公司正在開發一種銅銀專利合金,將其熔入聚酯中,並紡成紗線,最終編織成從床單到手術服的各種紡織品。

感染預防專家認為這些努力很有前景,但仍處於初步階段。大多數尚未在隨機臨床試驗中進行測試,以記錄工程表面是否是降低患者感染的唯一原因。

愛荷華大學感染控制專家、退伍軍人事務部綜合醫療服務研究和評估中心臨時主任伊萊·佩倫塞維奇說:“它們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但我確實認為它們將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他同時也是 PurThread 公司的顧問。然而,他補充說,它們將是對抗感染的另一種武器,而不是取代其他策略:“我們永遠不能放鬆對確保表面清潔以及醫護人員戴手套和洗手的要求。”

瑪琳·麥肯納是一位專門從事公共衛生、全球衛生和食品政策的記者,也是大眾科學的特約編輯。她是《大雞:抗生素如何創造現代農業並改變世界飲食方式的不可思議的故事》(國家地理圖書,2017 年)的作者。

更多作者:瑪琳·麥肯納
大眾科學 Magazine Vol 307 Issue 3本文最初以“清潔行動”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 第 307 卷第 3 期(),第 30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912-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