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騎手:哈薩克發現古代畜欄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至少在5600年前,居住在現代哈薩克地區的波泰人就以馬——包括野馬和顯然的家馬——為生活方式的基礎。由於沒有農業或其他馴養動物的證據,這些古代草原民族似乎飼養、騎乘和食用馬匹以生存。“看起來波泰人騎馬狩獵野馬,要麼用馬將獵物屍體拖回雪橇上,要麼飼養一些家馬作為食物,”紐約州奧尼昂塔哈特威克學院的大衛·安東尼解釋說。但是,他們古代使用馬匹的證據一直難以找到。由於皮革的不耐久性,很少有用於騎馬的工具(如嚼子或韁繩)遺留下來,而且馴化很少引起馬匹的形態變化。但是,在古代波泰村莊克拉斯尼·亞爾進行的新研究似乎發現了一些古代畜欄——並將馬匹馴化的證據進一步推向了更早的時間。

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考古學家桑德拉·奧爾森和她的團隊使用磁力儀對克拉斯尼·亞爾遺址進行了調查,以繪製土壤不規則性的地圖,並生成了該遺址古代表面的影像。在繪製了該定居點24300平方米的地圖後,研究人員確定了54個地穴式房屋和數十個豎立柱子曾經存在的模具。這些柱模中有許多呈圓形,可能是畜欄[見下方數字重建圖]。科學家們繼續測試這些潛在畜欄內的土壤,發現磷的含量異常高——根據本週在美國地質學會會議上釋出的海報演示結果,高達鄰近土壤的10倍。除了更易揮發的氮和鉀之外,馬糞中富含這種元素,這種元素很容易被土壤中的礦物質捕獲,並能持續數千年。

這一發現進一步證明了波泰人馴養了馬科動物。在該遺址發現的超過30萬塊動物骨骼碎片中,超過99%來自馬,包括脊椎骨和頭骨,如果馬是狩獵來的,那麼銅器時代的獵人不太可能將它們拖回村莊。在該遺址還發現了大量用骨頭製成的所謂“皮條平滑器”——一種用來拉直和拉伸生皮條的工具,可能用於製作韁繩或套索。在之前的研究中,安東尼還發現七顆馬前臼齒上有嚼子造成的微觀磨損。他指出,這些資料,加上“表明畜欄或馬廄的土壤研究”、多年來馬屍體屠宰的證據,以及“與騎乘開始相一致的經濟和定居模式變化的出現,共同構成了一個令人信服的馬匹馴化案例”。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儘管如此,證據並非最終定論。“應該區分將馬匹圈養未知時間長度和馴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如何定義馴化;放牧可能是一個更安全的術語,”康奈爾大學的人類學家內裡薩·羅素警告說。然而,發現馬脂肪可能會最終確定這一案例。“對陶器碎片和土壤進行脂類分析可以明確地識別出那裡有馬,”匹茲堡大學的地球化學家羅斯瑪麗·卡波說,她分析了克拉斯尼·亞爾的樣本。例如,這種分析“可以區分馬奶與牛或羊奶”。畢竟,沒有人可以擠野馬的奶。但波泰人可能不是第一個;在現在的烏克蘭,更早的人們在墳墓中犧牲馬匹,並且可能已經馴養了它們,考慮到他們也同樣犧牲了家羊和牛。“如果我們能找到一個擁有大量骨骼樣本的克瓦林斯克人大型定居點,”安東尼補充說,“我們或許能夠將馬匹管理的開始時間推得更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