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彼得·傑克遜總是有創意——從在《罪孽天使》中創造描繪瘋狂的奇幻意象,到開創人工智慧技術,在《指環王》三部曲中動畫化成群的計算機生成的半獸人。
在《霍位元人》中,傑克遜進一步推動了技術的發展,使用了令人驚歎的3D效果。他還使用了“高幀率”(HFR)影片,其閃爍速度是標準電影的兩倍——每秒48幀而不是24幀——以流暢地呈現動作。雖然這些技術在電影的某些部分表現出色,但在大部分情況下,它們就像毛茸茸的霍位元人腳上穿著運動鞋一樣不協調。
儘管3D技術並不新鮮,但傑克遜將其推向了極致——物體甚至人物都飛出螢幕,效果令人不安。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霍位元人比爾博·巴金斯和巫師甘道夫的第一次會面中,當他們各自說話時,鏡頭在角色之間切換——這是相當標準的技巧。然而,當鏡頭對著甘道夫時,他不僅充滿了螢幕,而且還從螢幕中突出出來——一個漂浮在電影院裡的金剛大小的巫師。雖然電影中有很多巨人,但甘道夫不應該是其中之一,而且他看起來比2D或更微妙的3D電影中要假得多。[另見更便宜的3D技術帶來泰坦尼克號級別的娛樂體驗]
在電影的大部分時間裡,攝像機的焦點和3D效果將思緒拉向相反的方向。在一個快進場景中,年邁的比爾博站在房間的前面,他的侄子佛羅多站在遠處,向他呼喊。當比爾博說話時,鏡頭首先聚焦在他身上,然後當佛羅多回答時,鏡頭聚焦在他身上——這是普通電影中常見的另一種效果,但在3D中卻令人困惑。離眼睛越近的東西越有可能成為焦點。那麼,為什麼從螢幕中彈出的比爾博突然變得模糊不清呢?
這種情況在整部電影中都會發生,傢俱、樹枝和各種模糊的物體都指向觀眾。
然而,3D技術在大型戰鬥場景中表現出色,感覺就像身處混戰之中。但這些部分,例如在地下王國與數千名半獸人戰鬥,大部分是計算機生成的。而且3D在動畫片中一直都很好看。它在《飛屋環遊記》和《美食從天而降》中都表現出色。
然而,計算機影像在HFR影片中造成了一個問題。透過消除膠片的模糊,HFR顯示流暢的運動,更像現實生活中的運動。但中土世界不是現實生活,它主要是一個計算機模型。正如高畫質消除了低解析度電視的模糊,從而暴露了廉價的攝影棚道具一樣,高幀率消除了慢速電影的模糊,從而暴露了數字道具的缺陷。
無論你喜歡還是討厭它們(或者兩者都有一點),3D和HFR效果都使《霍位元人》三部曲與《指環王》系列電影截然不同——即使演員、道具和場景有很多相同之處。
版權所有 2012 TechNewsDaily,一家TechMediaNetwork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允許,不得釋出、廣播、重寫或再分發此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