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山脈未能阻擋汙染物

來自南亞烹飪爐灶和火災的汙染物顯然會飄過世界最高的山脈,這與之前的假設相反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冰冷的青藏高原上的汙染物會吸收太陽輻射,加速冰雪融化,已知這些汙染物來自遙遠的非洲和歐洲。但中國研究人員的新研究表明,來自森林火災、作物焚燒和南亞家用烹飪爐灶的棕色霧霾也在加劇這個問題。他們報告說,霧霾可以飄過喜馬拉雅山脈,沉降在高原上。

“許多人認為,堆積在喜馬拉雅山脈南坡的汙染物不會去任何地方,因為山脈實在太高了,”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環境科學家 Cong Zhiyuan 說。

有間接跡象表明汙染物可以越過或繞過山脈傳播:例如,從青藏高原東南部採集的冰芯樣本顯示,印度工業快速增長時期煙塵濃度上升。在兩項研究中——一項上週發表,另一項今年早些時候發表——Cong 和他的同事報告了更確鑿的證據,表明喜馬拉雅山脈並沒有阻止汙染物從南方透過:他們在珠穆朗瑪峰的南北兩側都發現了相似型別和濃度的汙染物。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研究人員不知道跨喜馬拉雅汙染物在多大程度上促成了傾倒在青藏高原上的煙塵和其他含碳燃燒產物的總量。但南亞的貢獻一直是爭論激烈的議題,加利福尼亞州拉霍亞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的大氣科學家 Veerabhadran Ramanathan 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他說。

Cong 的團隊於 2009 年 8 月至 2010 年 7 月期間,在位於珠穆朗瑪峰北坡海拔 4,276 米的珠穆朗瑪峰大氣環境綜合觀測站進行了每週測量。研究人員表示,汙染物的濃度和化學成分與在山脈南側的尼泊爾金字塔氣候觀測站(海拔 5,079 米)捕獲的汙染物相似。這兩個觀測站都是全球氣溶膠機器人網路 (AERONET) 觀測站的一部分,該網路允許標準化汙染物追蹤。

生物質是罪魁禍首
汙染物包括有機化合物和硫酸根離子——燃燒生物質的特徵,例如用木材或農作物餵養的烹飪爐灶,或森林火災。當 NASA 衛星在南亞發現森林火災或農業作物焚燒時,汙染物水平很高。

Ramanathan 說,表明山脈兩側的汙染物指紋相似是“向前邁進了一步”,但他不確定跨喜馬拉雅通道的案例是否確鑿。他認為,汙染物可能來自中國東部,也可能來自高原其他地方的生物質燃燒。

Cong 更自信;他說高原上幾乎沒有生物質燃燒,盛行風往往從南方和西方吹來,使得中國東部的來源不太可能。他的團隊還報告說,雖然珠穆朗瑪峰南側的山谷風在白天向上吹,但北側的山谷風向下吹。他說,這種組合很不尋常(山谷風通常在白天上升,晚上下降),可能充當了南亞汙染物的通道。

“無論汙染物來自哪裡,這項研究都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它們是生物質燃燒造成的,”Ramanathan 說。“我們必須加大全球力度,儘可能大幅減少生物質燃燒。”

本文經許可轉載,首次發表於 2015 年 4 月 14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