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經The Conversation許可轉載,The Conversation是一家報道最新研究進展的線上出版物。
河馬是陸地上最大的生物之一。只有大象和一些犀牛物種比它們更大。河馬也非常具有攻擊性。傳說中脾氣暴躁且完全不懼怕人類,它們是非洲大部分野生動物死亡事件的罪魁禍首。
這些是在獸醫研究人員團隊進行河馬閹割精細手術方法開發工作時無疑會牢記在心的一些事實。問題在於,與帶寵物去看獸醫進行快速絕育手術不同,閹割一隻重達一噸半、擁有強壯下顎和厚實橡膠般皮膚的動物並非易事。他們的最新論文揭示了這項棘手任務的複雜性,原因在於河馬的睪丸不僅難以找到,而且還會移動。正如維也納獸醫大學的首席作者克里斯·瓦爾澤所說,河馬天生就擁有“高度可移動的睪丸”。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創作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與人類不同,河馬的睪丸不是外露的,也沒有藏在腹腔內。相反,它們位於腹股溝管內,這是身體下前部的一個空間。但它們在管內的確切位置差異很大,有時甚至每分鐘都在變化。“河馬的睪丸是可伸縮的,深度變化範圍可達約 40 釐米,這使得它們很難找到,”瓦爾澤說,並補充說,過去曾有多次有記錄的嘗試未能找到它們,並且至少有一篇論文宣佈“不知道”它們在哪裡。
如果沒有正確的腿部姿勢,睪丸就會表演消失的把戲。
圖片來源:Eva Polsterer/Chris Walzer 惠允
由瓦爾澤領導的團隊(他是該大學野生動物生態研究所的野生動物種群健康獸醫學教授)開發了一種應用初始麻醉和進行閹割手術的技術。超聲掃描用於定位睪丸,如果睪丸縮回,則將掃描器包裹在無菌袋中並插入切口,以便從內部更好地瞭解它們的位置。
麻醉程式也很困難。“關於河馬的問題是,沒有人願意與它們合作,因為它們太危險了,這就是我們開發麻醉方案的原因。問題是如何透過它們的皮膚輸送適量的麻醉劑來使它們保持鎮靜,”瓦爾澤說。
該團隊已在歐洲各地對 16 只河馬進行了手術,並且隨著該程式的釋出,現在鼓勵動物園工作人員自行完成這項工作。
河馬為何進化出一套可伸縮的睪丸尚不完全清楚,但這可能是一種防禦機制。“其中一種理論是,當雄性河馬真打起來時——不僅僅是打哈欠和張開嘴巴展示虛張聲勢——它們會攻擊睪丸並試圖用牙齒將其咬碎,”瓦爾澤說。“如果你能摧毀競爭對手的睪丸,那麼這就是進化和生殖優勢。”將睪丸進一步拉入體內超過一英尺的能力無疑是對抗河馬極其長而自磨的牙齒探測的一種防禦措施。
雖然河馬在野外被 IUCN 列為易危物種,但它們在圈養條件下繁殖良好。對於許多動物園來說,這反而成了問題,因為它們是體型龐大、飼養成本高昂的動物;一隻成年雌性河馬在一生 40 年中可能會產下大約 25 只後代。
野外的河馬很少會戰鬥至死,一旦強壯的河馬展示出其統治地位,較弱的河馬就會退縮。但在圈養條件下,受限的空間改變了它們的行為。瓦爾澤說:“重要的是,在年輕公河馬成年繁殖之前對其進行閹割,因為否則兩隻成年雄性河馬會互相殘殺。”因此,除了減少不必要的河馬幼崽外,閹割還會使雄性河馬變得更加溫順,這意味著它們可以與其它河馬共享空間。
本文最初發表於The Conversation。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