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的隱喻深入人心

我們的環境可以觸發形象思維並影響行為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環顧四周。你看到的是四面牆還是開闊的視野?答案可能會影響你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我們的感官體驗可以觸發隱喻思維,從而在我們甚至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影響我們的洞察力和行為。新的研究揭示了我們可能能夠利用這些潛意識力量的方法。

例如,考慮一下心臟是溫暖和情感的,而頭部是冷靜和理性的隱喻概念。在8月份發表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引導受試者相信他們正在調查人們在使用非慣用手回答問題時的情況。為了確保他們不使用慣用手,參與者被指示將慣用手的食指放在太陽穴或胸腔左側。指向頭部參與者更準確地回答了測試問題,而指向心臟的參與者在道德困境中更可能讓情緒影響他們的決定。這一發現增加了一個迅速增長的隱喻效應列表:過去的研究發現,看到前進的動作可以推動我們在隱喻意義上“前進”,而感受到光滑的紋理可以使困難的社互動動感覺更容易(或更“順利”)。

在所有這些研究中,具身隱喻的影響都逃避了有意識的覺察——研究物件沒有注意到他們的感覺與隨後的決定或感覺之間的聯絡。然而,研究人員認為,我們或許可以透過改變我們的環境和習慣來運用這種效應,例如選擇能喚起前進動作的辦公室藝術品。“如果你積極觸控一個物體,並期望它會改變你對情況的看法,那麼它可能不會立即起作用,”麻省理工學院的心理學家、平滑度研究的合著者約書亞·阿克曼解釋說。“但是,如果你使這種行為成為一種習慣,你將逐漸停止思考這種聯絡,然後它將產生更強大的效果。”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類似地,將自己從感知到的約束中解放出來可能確實有助於“跳出框框思考”。在2012年5月發表在《心理科學》雜誌上的一系列實驗中,科學家們測試了參與者在字面上坐在紙板箱內外時的創造性思維。其他參與者要麼自由行走,要麼沿著矩形路徑行走。在任何意義上都在盒子外面的受試者在創造性思維的標準測量中得分更高。該研究的合著者、新加坡管理大學心理學副教授梁安琪(Angela Leung)表示,您或許可以透過消除行動的約束來鼓勵自己的創造力,例如在房間裡漫遊或在公園裡漫步。關鍵是多樣性和自發性:“如果你想更有創造力,那就自由地在戶外奔跑,並在一整天中隨機進行。擺脫你典型的路線、時間、音樂甚至你的節奏,”梁說。

在任何情況下,都要考慮你的周圍環境、感官知覺和行動——它們可能透過日常生活中嵌入的微妙隱喻來影響你的思維過程。


生死攸關的語言
當醫生將“禁止心肺復甦”重新措辭為“允許自然死亡”時,家庭成員選擇後者的頻率增加了27.5%。

托里·羅德里格斯是一位駐亞特蘭大的記者和心理治療師。她的作品也曾發表在《大西洋月刊》、《女性健康》和《真實簡單》雜誌上。

更多作者:托里·羅德里格斯
SA Mind Vol 24 Issue 5本文最初以“隱藏的隱喻深入人心”為標題發表於SA Mind 第24卷第5期(),第16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1113-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