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渴望幸福——幾十年來,心理學家們一直試圖弄清楚我們如何才能達到這種幸福的狀態。該領域的許多調查和實驗都指向了各種方法,從贈送物品、戒掉 Facebook,到強迫自己露出牙齒的笑容。
但過去十年,心理學經歷了嚴重的動盪,研究人員意識到許多研究不可靠且無法重複。這導致人們更加仔細地審視心理學研究方法,幸福研究也不例外。那麼——究竟是什麼真正讓我們感到幸福?在當今更仔細的審視下,一些通往幸福的途徑似乎站得住腳,而另一些則似乎站不住腳,或者尚未重新證明自己。根據《心理學年度評論》中的一項新分析,以下是我們目前所知以及仍有待重新評估的內容。
擺出笑臉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一個長期存在的假設是,微笑會讓你感覺更快樂。在一項 1988 年的經典研究中,研究人員要求 92 名伊利諾伊大學的本科生用牙齒(強迫做出不自然的笑容)或用嘴唇(做出撅嘴的表情)叼住一支氈尖筆。然後,學生們看了四個《The Far Side》漫畫的例子。平均而言,那些強迫微笑的人發現單格漫畫比那些強迫撅嘴的人稍微有趣一些。
但當 17 個不同的研究實驗室聯合起來重新測試筆咬微笑對 1,894 名新參與者的影響時,研究人員在 2016 年報告稱,這一發現未能成立。
這項重複研究是應對心理學可重複性危機的更廣泛努力的一部分,這場危機部分歸因於研究人員可以檢查和重新分析資料直至獲得可發表結果的各種方式。“這有點像朝牆上射出一堆箭,然後在之後畫上靶心,”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溫哥華分校的社會心理學家、新心理學年度評論論文的合著者伊麗莎白·鄧恩說。
一種解決方案是科學家在進行實驗之前公開宣告或預先註冊他們的分析計劃。換句話說,他們先畫靶心。鄧恩和她的研究生杜尼根·福克在他們的分析中專注於此類預先註冊的研究,這使得浩如煙海的幸福研究領域縮小到僅 48 篇已發表的論文。弗吉尼亞大學夏洛茨維爾分校的心理學家、開放科學中心執行主任布萊恩·諾塞克說,即使是這個小數目也令人鼓舞。該中心旨在提高研究的可重複性。“我實際上很驚訝有這麼多論文符合條件,”他說。“這確實表明,這個研究領域已經採用了許多這些新的增強嚴謹性的實踐。”
僅預先註冊並不能保證結果是正確的,也不能解決心理學的所有可重複性問題。例如,高質量的研究還需要健全的方法以及龐大而多樣化的參與者群體。鄧恩說,事實上,大多數被審查的論文在預先註冊之外的這些特徵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質量。研究人員發現,即使在重新審視的制度下,一些通往幸福的道路仍然成立——包括練習感恩、表現得善於交際以及把錢花在別人身上。
以感恩為例。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要求數百名父母要麼寫下他們一週的消費情況,要麼給他們認識的人寫一封感謝信。表達感激之情導致了更積極的情緒。在另一項最近的研究中,科學家要求 900 多名本科生用信件、簡訊或社交媒體表達感激之情,或者列出他們的日常活動。第二天,感恩組的人在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方面得分更高。在這兩種情況下,這些效果會持續多久尚不清楚。
三項不同的預先註冊研究表明,善於交際是有益的。其中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將 71 名成年人分配為表現外向——“大膽、健談、外向、積極和自信”——一週,另有 76 人被分配為“謙遜、敏感、冷靜、謙虛和安靜”。外向條件下的參與者報告說在研究週期間情緒更好,儘管對於那些天生內向的人來說,益處較小。
還有驚喜!微笑以促進幸福感也得到了新的、預先註冊的研究的支援——一旦科學家轉向更自然的笑容。來自 19 個不同國家的大約 24 個實驗室共同努力,在近 4,000 名受試者中測試了用牙齒咬筆或模仿微笑的人的表情的指令。咬筆仍然不起作用,但被告知模仿微笑的人確實報告說情緒更好。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受試者不相信它會起作用,另一個團隊在 2023 年報告稱,這也是如此。
研究人員還發現,外部機構可以促進人們的幸福感。給人們現金提高了生活滿意度,工作場所的干預措施(如小睡)也是如此。
然而,鄧恩警告說,參與預先註冊的研究往往對整體幸福感產生較小的影響,部分原因是科學家無法修飾資料以獲得更大的數字。她說,如果這些干預措施是一個減肥計劃,那麼使用者可能會減掉大約四磅。
好主意,結果不佳
其他廣為人知的幸福方法尚未達到鄧恩和福克的標準——至少,目前還沒有。研究人員沒有找到志願者活動、做隨機的善事或冥想帶來好處的明確證據。例如,最近一項預先註冊的研究要求參與者為他人或為自己做好事,或者只是列出他們每天所做的事情。在為期四周的時間裡,善待他人對幸福感沒有影響。
鄧恩和福克根本沒有找到任何關於鍛鍊或花費在戶外的時間的預先註冊研究,這兩種都是經常被推薦的策略。鄧恩說,這並不意味著這些策略不起作用或不可能起作用——只是就目前的預先註冊情況而言,研究尚未對此進行權衡。這對夫婦只考慮了兩項關於冥想的預先註冊研究,並且沒有包括針對患有診斷出的精神健康問題的人的冥想研究。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心理學家西蒙·戈德堡說,這種嚴謹性值得稱讚,但也意味著人們可能會錯過一些東西。他研究冥想的效果,包括對患有抑鬱症和焦慮症等心理問題的人的研究。他指出,由於鄧恩和福克的嚴格標準,他們忽略了數百項關於冥想益處的研究。“本著嚴謹的精神,這就像把很多嬰兒和洗澡水一起倒掉,”他說。“冥想訓練確實能減輕焦慮和抑鬱症狀,這真是太明顯了。”
鄧恩同意,這篇評論只涵蓋了幸福研究的冰山一角。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將他們的科學預先註冊為一些人所稱的復興的一部分,這一冰山一角應該會擴大。正如鄧恩和福克總結的那樣,“幸福研究正站在激動人心的新時代的邊緣。”
本文最初發表於 Knowable Magazine,它是 Annual Reviews 旗下的一項獨立新聞事業。註冊新聞通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