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夢境激發創意

研究人員效仿托馬斯·愛迪生和薩爾瓦多·達利,表明塑造夢境影像可以激發針對特定問題的創造性想法

Salvador Dali sleeps as someone perfumes his pillow

薩爾瓦多·達利找到了非常規的方法從夢中獲取藝術靈感,例如將香水滴在他的眼瞼上,或者鬆開手中的物體讓自己醒來以記住夢境內容。

苯的結構、谷歌和《弗蘭肯斯坦》:這些科學、技術和文學的標誌性事物有什麼共同之處?據說它們都是透過做夢獲得的眾多發現和發明。

幾十年來,睡眠科學家一直在思考做夢與創造性靈感之間的聯絡。他們長期以來認為,這些靈感來自於睡眠的快速眼動階段,這個階段充滿了夢境,並在入睡週期開始後一小時或更長時間開始。但新的證據表明,更早的睡眠階段——分隔睡眠和清醒的朦朧地帶——是創造力爆發的沃土。

在5月15日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一項研究中,一組研究人員表明,與保持清醒後進行相同創造性任務的人相比,那些進行短暫小睡以進入睡眠狀態的人在幾項創造力指標上得分更高。“一直以來都有人推測這種早期睡眠狀態對創造力的重要性,但據我所知,這是證明其價值的最佳研究,”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認知心理學家喬納森·斯庫勒說,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更重要的是,科學家們發現他們甚至可以對做夢過程進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他們透過引導人們的夢境朝向特定主題來實現這一點。人們夢到該主題的次數越多,他們在與該主題相關的任務中就越有創造力。“這幾乎是我們能說的最接近於‘夢到某個主題可以增強您隨後在該主題上的創造力’的程度了,”哈佛醫學院的認知神經科學家和夢境研究員羅伯特·斯蒂克戈爾德說,他是研究團隊的成員。

該實驗利用了一種名為 Dormio 的手套狀睡眠探測器,該探測器由包括共同首席研究員、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研究員亞當·哈爾·霍洛維茨在內的團隊開發。Dormio 透過手腕和手上的觸點監測肌肉張力、皮膚電導率和心率來跟蹤睡眠開始。它與一個應用程式通訊,該應用程式發出夢境語音提示並記錄夢境報告。

不止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利用了進入睡眠的第一個過渡階段,稱為非快速眼動睡眠 1 期或 N1 期,來產生創造性的見解。畫家薩爾瓦多·達利在思考繪畫創意時,會故意打盹,同時將一串鑰匙放在金屬盤上方。當他打瞌睡時,他手中的肌肉會放鬆。他會鬆開鑰匙,鑰匙會擊打盤子並把他吵醒,然後他會抓住夢中的影像。據說托馬斯·愛迪生也使用了類似的技術,用金屬球代替鑰匙,以獲得可以融入其發明的見解。

2021 年,巴黎腦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團隊報告了一些初步的可靠證據,表明達利和愛迪生有所發現。他們讓人們在接觸到存在隱藏快捷方式的數學問題後進行短暫的小睡。在絕大多數沒有立即看到快捷方式的人中,那些在 N1 睡眠階段小睡的人比沒有小睡的人在解決需要運用相同數學知識的新問題時,找到更好解決方案的可能性高出近三倍。

斯蒂克戈爾德、哈爾·霍洛維茨及其同事想檢驗這樣一種觀點,即做夢是 N1 期間產生靈感爆發的關鍵中介。在 2021 年的數學研究發表之前,研究人員著手進行一項受控的夢境研究,其中他們誘導人們夢到一些特定的東西,例如一棵樹。

他們招募了 50 名志願者參加下午的“小睡研究”——這個名稱可能吸引了喜歡小睡的人,儘管研究人員實際上只指示一半的參與者在研究中睡覺。在佩戴 Dormio 時,實際的小睡者睡著了,當他們睡著時,與 Dormio 連結的應用程式告訴他們“記住要思考一棵樹”或“記住要觀察你的想法”。一到五分鐘後,該應用程式將他們喚醒,要求提供夢境報告。這個迴圈重複了 45 分鐘,平均每人產生五個夢境報告。被告知保持清醒的人被 چھوڑ 任由思緒遊蕩,同時接受類似的指示。(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簡化的、基於網路的夢境培養協議版本,您可以在家嘗試。)

在收到樹木提示的小睡者中,除了一個以外,所有人都報告夢到了樹木或樹木的一部分,相比之下,在收到更一般指示的小睡者中,只有一個人報告了。一位受到樹木提示的做夢者描述了“樹木分裂成無數碎片”,以及身處沙漠中,“一位薩滿巫師和我一起坐在樹下”。

然後,參與者進行了三項創造力測試:他們寫了一個包含“樹”字的創意故事。他們列出了他們能想到的樹的“所有創造性的替代用途”。他們還寫下了他們想到的與樹木或多或少相關的 31 個名詞中的每一個名詞的第一個動詞。回應的創造力由不知道誰小睡或誰收到“樹”提示的人評分。這些評分被合併為總體創造力指數。

小睡並收到樹木提示的人的綜合創造力得分最高。“在特定夢境的培養和圍繞該主題的睡眠後創造力之間存在客觀的和實驗性的聯絡,”哈爾·霍洛維茨說。“這證實了幾個世紀以來身處創意領域的人們的軼事報告。”

此外,一個人報告的對樹木的提及次數越多,該人的創造力得分就越高。“你夢到樹的次數越多,你後來的表現就越好,”麻省理工學院本科生凱瑟琳·埃斯法哈尼說,她與哈爾·霍洛維茨共同領導了這項研究。埃斯法哈尼補充說,人們似乎利用他們的夢境來獲得完成這些任務的想法。例如,一個夢見自己的身體是由木頭製成的人寫了一個關於“橡樹之王”的故事,他戴著“樹葉王冠”,他的身體有時是“木頭做的”,有時是“光做的”。

總之,資料表明,正如研究人員假設的那樣,N1 期間的做夢是創造力的活躍成分。“這是一項開創性的研究,”蒙特利爾大學的夢境研究員託雷·尼爾森說,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沒有人透過實驗證明,在[入睡時]夢到某件事實際上與隨之而來的創造力有關。”

尼爾森和其他人說,這項研究規模很小,需要重複進行。此外,威爾士卡迪夫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彭妮·劉易斯說,在個體創造力任務(相對於綜合得分)上的得分,受到提示的小睡者並不比未受提示的小睡者高得多,她沒有參與這項研究。“我認為他們的資料令人信服地表明,在 1 期睡眠中花費一些時間——即當你入睡時發生的非常輕度的睡眠——會導致在這三項任務中表現更好,”劉易斯說。但“提示會導致這些影響”的想法應謹慎對待,因為統計資料並不那麼有力。

一種客觀的、自動化的創造力衡量標準,稱為“語義距離”,表明短暫的小睡有助於激發創造力,但新增樹木提示並沒有額外的益處。在這種衡量標準中,計算機評估了每項創造力任務中產生的詞對的相似性,相似性越低,創造力越高。儘管如此,該衡量標準暗示了 N1 期間創造力提升的機制。“這表明人們有能力建立更遙遠的聯絡,從而找到他們可能無法以其他方式發現的[概念]橋樑,”斯庫勒說。

該研究僅包括一個涉及樹木的提示,因此需要用其他主題進行測試,並最終用於實際問題。“這很令人興奮,因為原則上,這是一項人們可以自己用來培養自己創造力的技術,”斯庫勒說。

似乎不乏想要嘗試的人。“各種各樣的人都來敲實驗室的門,要求做夢,”哈爾·霍洛維茨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