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自然》雜誌。
上週,世界首批針對乙型肝炎病毒的疫苗開始從一家中國工廠下線,有望遏制這種每年感染約 2000 萬人並導致 7 萬人死亡的疾病。該疫苗被譽為一項不尋常的公私合作伙伴關係的勝利,這可能會在中國蓬勃發展的生物技術領域開創先例,並有助於為西方忽視的疾病提供其他疫苗。
水傳播的乙型肝炎病毒主要發生在衛生條件較差的發展中國家,在東亞和南亞尤其普遍。雖然大多數病例只會導致輕微疾病,但它可能導致急性肝功能衰竭——在某些地區死亡率達到 4%,而在懷孕後期的婦女中則飆升至 20%。例如,1986 年至 1988 年間,中國西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爆發的嚴重乙型肝炎疫情導致近 12 萬人感染和 700 多人死亡(見“隱藏的流行病”)。目前尚無治療方法,迄今為止,改善衛生條件是遏制該疾病最有效的方法。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來源:J. M. Hughes et al. Clin. Infect. Dis. 51, 328–334 (2010)/who/Promed-mail
新疫苗於 2011 年 12 月獲得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批准,可能會改變這一局面。十多年前,福建省廈門大學的研究人員對一種大腸桿菌菌株進行了基因改造,使其產生一種蛋白質,該蛋白質在注射到人體後,會刺激人體免疫系統對抗乙型肝炎。但臨床前和臨床開發直到 2000 年才真正開始,當時,一家在食品和醫療保健領域擁有利益的養生堂集團投資了 1500 萬元人民幣(2000 年為 180 萬美元),與該大學合作建立了一家合資生物技術實驗室。該實驗室於 2006 年被中國科技部授予國家級地位,並更名為國家傳染病診斷和疫苗研發中心(NIDVD)。
該研究所旨在聯合學術界和工業界,將新疫苗商業化,特別是針對新出現的傳染病。養生堂成立了一家名為 Innovax 的子公司,負責將潛在的疫苗從臨床試驗推向生產。乙型肝炎疫苗 Hecolin 是該公司首個上市的產品,但該公司還有一種針對人乳頭瘤病毒的疫苗,目前正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Hecolin 的批准是在 2010 年發表的 III 期臨床試驗顯示其在預防近 10 萬名健康參與者感染方面非常有效之後獲得的。
Hecolin 的開發成本約為 5 億元人民幣(8000 萬美元),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政府透過該大學提供的資金。該疫苗將以每劑 110 元人民幣的價格出售給中國的經銷商,該公司預計其在 2013 年的銷售額將達到 6200 萬元人民幣。這算不上什麼鉅額收入,但據 NIDVD 副主任張俊表示,公私合作開發模式有助於確保開發出重要的疫苗,而不管它們是否對製造商有利可圖。
張希望 Hecolin 的成功將吸引更多對此類計劃的投資,並表示中國政府一直在鼓勵。他說:“許多人——包括跨國製藥公司的代表、風險投資家、中國地方政府官員和中國企業家——都認為這是生物技術投資的一個有價值的例子。”
張指出,英國製藥商葛蘭素史克已經與美國陸軍合作開發了一種單獨的乙型肝炎疫苗,該疫苗在 II 期試驗中顯示出前景。但是,由於乙型肝炎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該疫苗幾乎沒有商業潛力。張說:“這不僅對乙型肝炎如此,而且對世界上許多其他瘟疫也是如此。”
位於越南胡志明市的牛津大學臨床研究中心主任傑里米·法拉爾也同意,主要影響發展中國家的乙型肝炎等疾病的醫療產品“不被視為巨大的賺錢機會”。“以不同融資模式運營的新公司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而且可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Hecolin 的出現可能恰逢其時,可以解決非洲乙型肝炎的上升問題,2007 年烏干達爆發的疫情感染了 1 萬多人,造成 160 人死亡。截至今年 9 月底,自 8 月以來,肯亞難民營已報告了 200 多例由乙型肝炎引起的黃疸病例,而自 7 月以來,南蘇丹的三個難民營已出現 16 例死亡和 400 例乙型肝炎感染病例。“病例每天都在增加,因此給現有的衛生服務和資源帶來了巨大壓力。這是一個嚴重的人道主義問題,”南蘇丹衛生部在 9 月的一份宣告中說。
廈門大學和 Innovax 正在與世界衛生組織(WHO)進行談判,以在世衛組織的資格預審計劃中註冊 Hecolin,該計劃使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等機構可以使用藥品。“我們必須確保這些疫苗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法拉爾說。“如果這些產品在中國境外無法使用,那將是令人非常遺憾的。”
他補充說:“我們必須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即像中國這家公司這樣的公司在未來將非常重要。我們其他人必須迎頭趕上。我們需要透過世衛組織找到一種方法,以確保其疫苗的絕對透明度、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