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在地球上存在的數十萬年中,現代人類已經設法適應了各種各樣的氣候——從撒哈拉沙漠的乾熱到北極的冰冷。但我們有我們的極限。如果溫度和溼度升得足夠高,即使是一個身體健壯的人,在陰涼處靜坐並能獲得水,也會屈服於高溫。
隨著熱浪變得越來越熱和越來越頻繁,研究表明,在未來幾十年,一些地方將開始出現達到人類耐受極限的事件。但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這些發現於週五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強調了迅速減少吸熱溫室氣體排放,並制定政策幫助弱勢群體保持涼爽的必要性。
高溫促使人體產生汗液,汗液蒸發時會冷卻皮膚。但當空氣中溼度過高時,蒸發會減慢並最終停止。當所謂的溼球溫度——一種結合了氣溫和溼度的指標——達到 35 攝氏度(95 華氏度)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先前使用氣候模型的分析表明,到本世紀末,波斯灣地區、印度次大陸和中國東部部分地區將經常出現突破此極限的熱浪。但他們考察的是幾個小時內的大片區域,這可能會掩蓋更區域性、更短期的極端條件峰值。“為了看看其他研究人員可能遺漏了什麼,我們決定稍微放大一點,”科林·雷蒙德說,他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進行了這項新研究。
雷蒙德和他的合作者檢查了自 1979 年以來全球 7000 多個氣象站的溫度資料。他們發現,現在極端潮溼高溫的發生頻率是四十年前的兩倍,而且這種高溫的嚴重程度正在增加。許多地方的溼球溫度已達到 31 攝氏度及以上。一些地方的記錄讀數甚至高於關鍵的 35 攝氏度。麻省理工學院氣候科學家埃爾法蒂·埃爾塔希爾說,識別出這種趨勢“很重要,因為它建立在[氣象]站資料之上,而氣象站資料是我們通常擁有的最直接的證據”,他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但之前曾做過關於這個主題的工作。
這些潮溼高溫極端情況已經出現在早期建模研究確定的未來熱點地區。大多數是沿海地區,這些地區靠近溫暖的水體,可以提供充足的水分,並且容易受到陸地高溫的影響。其他地區,尤其是在印度次大陸,是季風將潮溼空氣帶入的地區。
考慮到巴基斯坦部分地區等一些相關地區氣象站的匱乏,“可能存在更高的[溼球]值,”現在在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工作的雷蒙德說。最高極端值通常只持續一兩個小時,因此它們還不一定達到人類耐受的極限。但在更溫暖的未來,此類事件將開始持續更長時間並覆蓋更大的區域。此外,即使是低得多的溼球溫度也可能是致命的,特別是對於老年人或患有潛在健康狀況的人。2003 年橫掃歐洲大部分地區和 2010 年襲擊俄羅斯的歷史性熱浪,溼球溫度從未超過 28 攝氏度。“這些是非常非常惡劣的條件,”埃爾塔希爾說。
新的論文還發現,如果全球平均氣溫僅比工業化前氣候升高 2.5 攝氏度,世界部分地區將經常出現高於 35 攝氏度極限的溼球溫度。世界氣溫已經比該水平升高了約 1 攝氏度。“這些型別的事件可能會成為常態,而升溫幅度不會比我們已經經歷的更大,”憂思科學家聯盟高階氣候科學家克里斯蒂娜·達爾說,她也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該預測強調了迅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儘可能限制全球變暖的必要性,這將限制未來此類事件可能發生的頻率。它還提出了幾個問題,包括政府需要制定哪些政策來保障弱勢群體的安全,例如為老年居民建立降溫中心或在熱浪來臨前發出警告。以及那些在戶外辛勤工作的行業——例如農業和建築業——可能需要將他們的工作時間調整到一天中較涼爽的時段。即使在空調充足的美國,目前高溫造成的死亡人數也超過了寒冷、洪水或颶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