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患心臟問題的機率並不相同。心臟病發作在上午 10 點左右比其他任何時間都更頻繁,這一高峰 ранее 歸因於每日行為模式的開始。《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本週線上發表的一份報告表明,健康人的心跳也表現出強烈的晝夜節律,這可能有助於解釋不良心臟事件在早晨達到頂峰的原因。
哈佛醫學院的 Steven A. Shea 及其同事研究了年齡在 20 歲至 33 歲之間的健康個體。 志願者在單人套房中居住了 10 天,並且他們的日常作息模式被打亂。 他們受到密切監測,並被要求遵守特定的睡眠和覺醒週期,同時使用心電圖監測他們的心跳。 該團隊發現,受試者心跳的一個特徵,即所謂的標度指數(是對一段時間內心跳的統計分類),無論日常活動如何,都表現出顯著的 24 小時節律。 更重要的是,高峰出現在上午 9 點到 11 點之間。
根據該報告,研究結果表明,“心臟調節的潛在機制受到內源性晝夜節律起搏器的強烈影響。” 並且由於較高的標度指數與心臟病有關,科學家們認為,這種基本模式可能會影響易感人群,例如那些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人,並導致在流行病學研究中觀察到的清晨心臟病發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