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書寫了謀殺案 筆跡分析可能揭示不誠實
一項新的研究將“筆畫幅度大且在紙上施加高壓力書寫”新增到可能表明某人在撒謊的跡象列表中。以色列海法大學的研究人員透過分析學生筆跡的這些物理特性,可以判斷他們是否在說真話。
首席作者吉爾·盧里亞說,撒謊比說真話需要更多的認知資源。“你需要編造一個故事,確保不自相矛盾等等。” 因此,任何同時完成的任務都會變得不那麼自動。桌面壓力感測器顯示了學生筆跡中的這種效應,當他們撒謊時,筆跡變得更加費力。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盧里亞說,筆跡分析最終可以補充其他測謊方法,並將增加一個新的維度,因為與幾乎所有其他技術不同,它不依賴於口頭交流。
電子驚喜 刺激腦細胞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棘手
長期以來,科學家和醫生一直使用電力來研究和治療大腦。但是《神經元》雜誌2009年8月27日刊登的一份報告表明,大腦對電力的反應異常複雜。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使用一種新型光學成像技術,觀察神經元在受到電極刺激時的反應。電極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啟用周圍神經元的小球體,而是導致稀疏的神經元串在大腦中放電。這一發現表明,腦外科醫生和神經假體設計者擁有的誤差範圍比以前認為的要小得多——即使稍微移動一下電極也可能啟用完全不同的一組神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