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襲擊

你遲到了,交通糟透了,你衝著孩子們大喊讓他們別在後座打架了。你的精神壓力是否會增加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Gerry 突然緊抓胸口。他感到心跳加速,幾乎喘不過氣來。撥打 911 電話十分鐘後,他被救護車送往最近的急診室。在那裡,心電圖和血液測試結果令人震驚:Gerry 根本沒有心臟病發作。醫院醫生安慰他說:“身體上,你沒事。你的問題是心理上的。”

Gerry 的經歷並非個例。在因疑似心臟病發作入院的所有患者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的患者,醫生找不到他們症狀的身體原因。但是,將這些情況斥為“僅僅是心身疾病”是錯誤的,因為這會淡化心理對身體健康重要性的影響。心身醫學(醫學的一個領域,處理至少部分基於心理的疾病和不適)的研究發現,現代生活的一個日常方面在一系列驚人的身體疾病中脫穎而出:壓力。[有關相關疾病列表,請參見第 71 頁的方框。] 更糟糕的是,極端的情緒困擾——由配偶去世、激烈的爭吵、地震等自然災害,甚至是迫在眉睫的工作截止日期引起——可能會在已經有風險的人身上引發真正的心臟病發作。

僅在美國,每年就有 150 萬人患心臟病,超過 20 萬人死亡。很難確定其中有多少事件可能歸因於壓力,但很明顯,壓力起著一定的作用。倫敦大學學院的 Andrew Steptoe 和 Philip C. Strike 最近回顧了 1974 年至 2004 年間進行的多項醫學研究,這些研究調查了人們在心臟病發作前幾個小時內正在做什麼和感受什麼。他們在《心身醫學》雜誌三月/四月刊中報告說,情緒壓力是最常見的誘因之一。例如,在一項針對 224 名患者的研究中,超過一半的患者表示他們在心臟病發作前 24 小時內非常沮喪或壓力很大。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精神勝於物質
你的大腦怎麼會傷害你的心臟?要回答這個問題,有必要了解一下當您承受壓力時身體會發生什麼。想象一下,當您悠閒地穿過街道時,一輛汽車突然轉過彎,沒有停下來,徑直朝您駛來。心跳加速,雙腿發力,您衝出危險區域。剛剛發生了什麼?

當您的大腦識別到迫在眉睫的危險時,您的身體會發生一些變化。應激激素——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湧入您的血液,讓您準備好做出“戰鬥或逃跑”的反應。為了節省腿部肌肉的能量,消化道等非必需器官會關閉。您的心率加快,以便為您的腿部肌肉輸送氧氣和能量。整個迴圈系統的靜脈收縮,就像您擠壓水管一樣,更有力地將血液推回心臟。迴流的血液猛烈撞擊心臟壁,心臟壁反過來以更大的力量彈回,就像一根拉伸的橡皮筋。動脈舒張,增加從心臟到那些需要能量的肌肉的血流量。

當您躲避粗心的司機時——或者當早期人類不得不逃離飢餓的捕食者時,這些身體反應是有幫助的。而且,小的壓力實際上也有好處,因為它們可以集中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感到專注和警覺。(想想玩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答遊戲或觀看一部激動人心的懸疑片。)

但是,壓力也經常來自現代生活的日常瑣事,例如我們開會遲到、擔心讓孩子們去城裡的玩伴家玩耍,或者擔心在今晚的晚宴上把所有細節都做好。當我們感到情況失控,儘管我們努力掙扎時,我們尤其容易受到影響。結果是,我們的身體持續超負荷運轉,遠遠超過我們的進化史塑造我們的程度。慢性壓力會導致高血壓。反過來,這種高血壓會加劇身體變化的惡性迴圈,這可能會使有風險的人失去平衡,導致心律失常(心跳不規則,擴張的肌肉腔室無法有效地泵出血液)或心臟病發作。在心臟病發作中,一塊斑塊會阻塞心臟中的小血管。由此產生的阻塞會剝奪附近細胞的營養和氧氣,使它們處於飢餓狀態[請參閱上面的方框]。

壓力實驗揭示了所涉及的心理機制。在 20 世紀 90 年代,目前在賓夕法尼亞州班戈市 Vicor Technologies 實驗室工作的 James E. Skinner 研究了哪些大腦區域起作用。他以豬為實驗物件,首先結紮一根冠狀動脈,以模擬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的狀況。然後,他在特定部位植入冷卻元件,以阻斷從額葉(大腦中高階推理中心的位置)到參與情緒反應和調節興奮性激素的區域(杏仁核、下丘腦、腦幹和交感神經系統)的神經衝動。當沒有神經阻滯的豬暴露於嚴重的社會心理壓力(例如被置於全新的、令人震驚的環境中)時,它們經常會發生致命性顫動,這種情況是指心臟不規則地收縮且不泵血。同樣,對豬額葉某些部位的電刺激會引起心率加快和心律失常,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心臟驟停。然而,神經已被寒冷阻斷的豬倖免於難。

從大腦到心臟
那麼,重要的情緒因素是什麼呢?在 20 世紀初期,匈牙利裔美國精神分析學家和精神病學家弗蘭茨·加布裡埃爾·亞歷山大(Franz Gabriel Alexander),現在通常被稱為心身醫學之父,在將情緒緊張確定為身體疾病的重要原因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亞歷山大和該領域的其他先驅認為,潰瘍、高血壓、神經性皮炎和哮喘等疾病是身體對慢性緊張和心理壓力的反應。他們追隨精神分析學家的腳步,認為某些人——那些壓抑衝突和情緒的人——因此更容易患上疾病。今天,這種觀點已經不再流行,因為某些人格型別與疾病之間所謂的聯絡已被駁斥。例如,許多研究表明,憂鬱的“癌症人格”只是一個神話。另一方面,個人處理問題的方式確實很重要。

這就是心臟病專家 Meyer Friedman 和 Ray Rosenman 在 1974 年對所謂 A 型人格的人進行了一項多年研究後得出的結論。他們聲稱,這些行為以雄心勃勃、競爭性和不耐煩為特徵的人,患心臟病發作的風險要高得多。在幾項額外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試圖對 Friedman 和 Rosenman 的觀點進行全面評估;他們未能提供證實。然而,A 型人格表現出的攻擊性和敵意會導致更高水平的壓力及其有害影響。威爾士大學醫學院的 John E. J. Gallacher 在 2003 年 5 月/6 月號的《心身醫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儘管 A 型人格不一定有更高的終生心臟病發作風險,但他們脾氣暴躁、不耐煩的行為使他們更有可能更早地心臟病發作。

許多高管可能是 A 型人格,但僅僅成為宇宙的主宰並不會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這可能是因為那些處於公司等級頂端的人比他們的下屬更能掌控他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層員工更可能遭受一種特殊的壓力,稱為負面情緒。患有這種敏感性障礙的人表現出高於平均水平的焦慮和抑鬱。在對男性和女性的負面情緒進行了一項多年研究後,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 Bruce C. Jonas 和 James F. Lando 在 2000 年 4 月的《心身醫學》雜誌上報告說,這種長期處於壓力之下的人患高血壓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兩倍。

容易怒火中燒或對他人抱有最壞期望的男性也可能會懲罰自己的身體。《迴圈》雜誌 2004 年 3 月刊上的一篇文章稱,這類男性更易患上一種心律失常。例如,敵對情緒使男性患上這種疾病的可能性高出 30%。其他研究表明,憤怒等強烈的負面情緒會使未來幾個小時內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增加一倍。[請參閱第 68 頁的方框,瞭解敵意是否可能是您的問題。]

煩躁和憤怒並非患病冠狀動脈的唯一威脅。麥吉爾大學的 Nancy Frasure-Smith 認為,抑鬱症也會嚴重損害心臟病患者康復的機會。反過來,抑鬱症可能是由慢性不可控的壓力以及之前的心臟病發作引起的。患者常常遭受內心的絕望,例如害怕無法應對工作或個人生活中的挑戰。而失去摯愛和信任的伴侶真的會讓人心碎:早在 1969 年,英國醫生科林·默裡·帕克斯 (Colin Murray Parkes) 就表明,喪偶者和寡婦的死亡率大大增加。

積極看待
正如對豬的研究表明的那樣,額葉似乎在顫動中很重要,並且顯然與脊髓中交感神經系統的神經細胞體相連。透過這種聯絡,人類的思想應該能夠以積極的方式影響心臟功能。自生訓練等放鬆技巧可能會利用這種機制。正如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 James A. Blumenthal 在 1997 年提出的那樣,結合有針對性的壓力管理,這些方法可能比日常鍛鍊更能提高心臟病患者的生存機會。

心理療法對身體過程的積極影響在疼痛患者的研究中尤為明顯。蒙特利爾大學的神經心理學家皮埃爾·蘭維爾 (Pierre Rainville) 建立了一項基於暗示的治療研究,稱為引導意象。他使用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 (PET) 成像技術,發現僅僅因為口語,負責疼痛意識的大腦區域——前扣帶回——就會變得不那麼活躍。

擺脫心臟病、壓力和抑鬱症自我強化的迴圈的另一種方法是認知行為療法。患者學會更加重視生活中的積極事件,而不是消極事件[請參閱 Steven D. Hollon、Michael E. Thase 和 John C. Markowitz 的“治療抑鬱症:藥物還是談話?”;《大眾科學-心理》,創刊號,2004 年]。強大的社交網路以及與信任的人的聯絡也有助於人們克服壓力。已婚或處於穩定關係中的心臟病患者的平均預期壽命更長。

逆轉心血管疾病的另外兩個重要因素是養成更健康的飲食習慣和定期鍛鍊。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 Dean Ornish 和他的同事跟蹤了患有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的進展情況,這些患者採用低脂素食飲食並定期鍛鍊。受試者戒菸,並透過壓力管理培訓和團體治療來尋求生活的平靜。一年後,他們的冠狀動脈狀況明顯改善。

在影響身體健康方面,大腦的力量至高無上,還是身體的健康狀況會影響我們的精神狀態?兩者通常是相輔相成的:身體和思想密不可分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持續的反饋迴路。近年來獲得的科學知識告訴我們,正如肉體現象可以改變我們的思想和精神一樣,它也可以朝另一個方向發展:思想和情感可以對我們的身體造成真正的改變。

(延伸閱讀)

  • 《斑馬為什麼不得潰瘍》。羅伯特·M·薩波爾斯基。亨利·霍爾特出版社(貓頭鷹圖書),2004年。

《斑馬為什麼不得潰瘍》。 Robert M. Sapolsky. Henry Holt and Company (Owl Books), 2004.

《斑馬為什麼不得潰瘍》。 Robert M. Sapolsky. Henry Holt and Company (Owl Books), 2004.

SA Mind Vol 16 Issue 2本文最初以“Head Attack”為標題發表於 SA Mind Vol. 16 No. 2 (), p. 66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60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