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美國在過去25年中癌症死亡率下降了27%,但這種下降並非惠及所有人:貧困人口和有色人種的死亡率明顯高於平均水平。
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之一是,生活貧困的人們日常篩查率較低,獲得最佳治療的可能性也較低,而且非裔美國人、美洲原住民和西班牙裔人比白人和亞洲人更有可能生活在貧困中。例如,《癌症流行病學、生物標誌物與預防》雜誌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與白人女性相比,芝加哥的黑人和西班牙裔女性在頂級醫療中心被確診的可能性較低。
當我作為一名臨床護士在芝加哥南區一個醫療服務不足的社群工作時,該地區以乳腺癌死亡率高而聞名,我親眼目睹了將有乳腺問題症狀的婦女轉診到我們領先的學術醫療中心接受治療有多麼困難。特別是沒有保險的婦女,常常被轉診到我們縣醫院,那裡的資源較少,最先進的診斷能力也降低了。即使在今天,郵政編碼和保險狀況也可能影響婦女是否能在卓越中心接受乳腺癌治療。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儘管乳腺癌的總體生存率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所提高,但美國癌症協會確認,差距仍然存在:白人女性的五年生存率為92%,而黑人女性為83%;後一組人群更有可能患有更具侵襲性的腫瘤型別,並且更有可能在疾病的晚期被診斷出來,這都是導致癌症預後的因素。2015年,黑人女性死於乳腺癌的可能性比白人女性高39%。
在我自己對非裔美國人的研究中,我發現還有其他治療障礙影響著年僅20歲的女性。40歲以下的非裔美國女性曾告訴我,當她們出現乳房問題時,醫療服務提供者並不認真對待她們,聲稱她們太年輕不可能患乳腺癌。我從親身經歷中瞭解到,年輕的非裔美國女性及其家人對醫療保健服務體系感到沮喪,特別是當她們沒有保險或保險不足時。
多年來,癌症倡導者一直在為這些差距敲響警鐘。例如,2007年,芝加哥都市區乳腺癌工作組發現,黑人女性的死亡率比白人女性高出68%。這些發現有助於塑造公共政策,併為旨在解決系統問題的全市和全州倡議提供資訊,例如獲得高質量的乳房X光檢查篩查。我很高興看到這些降低醫療保健系統本身障礙的嘗試,而不是傳統上側重於改變患者的行為,當醫院、醫生和保險公司未能為患者提供良好的護理時,不應責怪患者。由於工作組和其他合作伙伴的巨大努力,在2017年的一項研究中,與其他非洲裔美國人口最多的九個美國城市相比,芝加哥在縮小乳腺癌死亡率方面的種族差距方面處於全國領先地位。(該市乳腺癌死亡率的降低可能部分歸因於工作組的全面工作。)
儘管影響最大的是有色人種女性,但它也擴充套件到所有種族背景的未參保成年人。例如,沒有保險的人更可能推遲或完全放棄醫療保健——最近的一項蓋洛普民意調查指出,十分之三的美國人因費用問題而不尋求醫療服務或推遲治療。而且這個問題正在惡化:凱撒家庭基金會的一項研究表明,從2016年到2017年,未參保人數增加了近70萬——主要是在沒有醫療補助擴張的州。11%的黑人和19%的西班牙裔人沒有保險,而白人為7%。
癌症的生存不應由您的種族或收入水平決定。但在獲得負擔得起的高質量護理方面的差距消除之前,這將是預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