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們掃描:9/11事件後的機場安檢技術讓我們更安全了嗎? [幻燈片]

9/11事件之後及之後的機場安全漏洞導致了毫米波成像和反向散射掃描器等技術的持續進步,以防止未來悲劇的發生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9/11襲擊是美國本土最致命的恐怖主義行為,也是首次使用客機作為武器的襲擊。隨後發生了更多嘗試,包括理查德·裡德在2001年12月試圖在從巴黎飛往邁阿密的航班上點燃鞋子裡的炸藥,以及至少有10架客機成為2006年涉及液體炸藥陰謀的目標,迫使制定關於安檢時脫鞋和飛機上液體的新政策。 然後,在2009年的聖誕節,烏馬爾·法魯克·阿卜杜勒穆塔拉布試圖在從阿姆斯特丹飛往底特律的航班上引爆內褲裡的炸藥。

這些擊落客機的失敗嘗試促進了新的乘客安檢技術和工藝的採用,尤其是在美國。例如,為了應對阿卜杜勒穆塔拉布事件,運輸安全管理局(TSA)在2010年12月引入了約500臺先進成像技術裝置,所有這些裝置都無需物理接觸即可掃描身體。這些技術包括使用毫米波長無線電波生成三維影像的毫米波技術,以及使用低劑量X射線的反向散射掃描器。關於這些技術如何侵犯隱私的大量投訴導致了改造這些掃描器的計劃,將乘客的影像替換為通用輪廓。

在9/11襲擊事件之前,乘客安檢涉及金屬探測器,但這些探測器比現在更靠近登機口,“使得更容易藏匿或隱藏武器,例如[9/11襲擊者]使用的美工刀,”安全公司DataDevastation的安全佈道者約書亞·馬佩特說。“現在,安檢點就像瓶頸,嚴重限制了藏匿地點的可用性。”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 檢視關於機場安檢技術和工藝歷史的幻燈片

現在美國機場使用的先進成像技術可以抓住任何使用9/11恐怖分子相同策略的人——“但要認識到,沒有什麼,我的意思是絕對沒有什麼,比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觀察異常情況更重要,”馬佩特指出。“技術輔助特工完成其工作。它不是萬能的。”

一個堅定的對手通常可以找到繞過技術的方法。“金屬探測器?塑膠刀——Grivory是一種流行的塑膠,實際上是玻璃纖維增強塑膠,冷鋼公司用它來製造非金屬刀具,”馬佩特說。但是,這種刀可能會被毫米波掃描器檢測到嗎?“如果它埋在肉裡,比如在某個腔體內,就不會。”

另一方面,人們常常會不經意間洩露線索。“你可能會遇到一個狂熱分子,他們根本不在乎,或者真心想死——他們可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反應,看起來並不格格不入,但根據定義,他們是狂熱分子,這將暗示不適當或‘不合時宜’的行為,”馬佩特說。

那麼這些新技術有什麼用呢?“威懾,”馬佩特說。“騙子和恐怖分子會追逐唾手可得的目標,容易的目標……如果安全技術和特工能夠使攻擊飛機在時間、精力和費用上更加昂貴,恐怖分子就會選擇其他目標。”

一種有趣的新型乘客安檢技術是太赫茲掃描。這些技術使用太赫茲射線,它位於電磁頻譜上的微波和紅外輻射之間。它們 可以穿透常見材料,似乎不會傷害活體組織,並且可以識別化合物,例如髮膠或炸藥。

“看到物體密度的能力非常棒,而且與我們現在擁有的技術相比,使用該技術可以更清晰地辨別武器、筆或其他任何東西,”馬佩特說。“我用它看過塑膠剃鬚刀,我不認為反向散射掃描器甚至會檢測到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