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斯·阿爾布雷希特·貝特, 1906-2005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10年前,在他的紀念文集的早晨,我見到了漢斯·貝特,這是一種物理學家為一位退休的巨人舉辦的準追悼會。這將是一場雄心勃勃的為期兩天的活動,因為貝特的職業生涯幾乎跨越了核物理的整個長度和廣度。早年,他曾與歐內斯特·盧瑟福、尼爾斯·玻爾和恩里科·費米共事,後來因其在1938年獲得諾貝爾獎的發現——核火如何點亮恆星——而聲名鵲起。他成為曼哈頓計劃的首席理論家,後來幫助解釋了衰老恆星如何轉變成炸彈,並以超新星的形式爆炸。

當我們在他在康奈爾大學的辦公室交談時,貝特一直將我們的談話引向核科學的影響。像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一樣,漢斯·貝特是一位公民科學家,他試圖說服社會明智地運用原子能。在貝特在本雜誌上發表的文章中,他提出了核不擴散條約的理由(1950年),警告了導彈防禦系統(1968年和1984年),並預測了逐步從化石燃料轉變的必要性(1976年)。與他的科學發現一樣,這些見解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他於3月6日在紐約州伊薩卡市的家中平靜去世,享年98歲。

W. Wayt Gibbs是《大眾科學》雜誌位於西雅圖的特約編輯。他還在 Intellectual Ventures 擔任科學編輯。

更多作者:W. Wayt Gibbs
大眾科學 Magazine Vol 292 Issue 5這篇文章最初以“漢斯·阿爾布雷希特·貝特,1906-2005”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 第 292 卷第 5 期(),第 36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505-36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