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概念
能量
放射性
指數衰減
機率
簡介
產生能量的一種方法是使用核反應堆。這些工廠通常是安全的,但偶爾也會發生事故,導致危險的放射性物質洩漏。你可能在新聞或歷史課上讀到過核災難,例如切爾諾貝利、三哩島和福島的核災難。像這樣的災難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能清理乾淨,並使附近地區在更長的時間內不適合人類居住。為什麼汙染會持續這麼久?在這個(絕對安全!)的活動中,你將學習使用硬幣瞭解放射性衰變。
背景
所有物質都由原子構成。某些型別的原子是“放射性的”,這意味著它們最終會衰變,或“分解”成不同型別的原子。當這種分解過程發生時,原子會釋放輻射。某些型別的輻射每天都環繞著我們,並且是絕對安全的,例如無線電波和可見光;其他型別,例如 X 射線和伽馬射線,可能對人類有害。核反應堆中用作燃料的原子型別會產生這種危險的輻射,這就是為什麼安全地容納燃料非常重要的原因。因此,當核電站發生爆炸——或者像福島那樣發生地震——並且一些放射性原子洩漏到周圍的空氣、水或土壤中,造成汙染時,可能會非常危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放射性物質的衰變是一個隨機過程,有點像擲硬幣或擲骰子。在任何給定的時刻,原子都有可能衰變,但也有可能保持不變。放射性物質衰變的速度是用所謂的“半衰期”來衡量的。半衰期描述了平均需要多長時間,原始放射性原子的一半才會消失。不同原子的半衰期可能差異很大——有些不到一秒,有些則長達數千年甚至數百萬年。在這個活動中,你將透過擲硬幣來模擬放射性衰變。硬幣正面朝上“保持不變”,反面朝上“衰變”。這將使你更多地瞭解放射性衰變的過程——而無需使用任何放射性物質!
材料
大約 120 枚硬幣(可以是便士、鎳幣、角幣和其他硬幣的混合物)
可重複密封的塑膠袋
用於清點硬幣的平坦桌面
紙或筆記本
鉛筆
準備
在你的工作區組裝所有材料。
將正好 100 枚硬幣放入可重複密封的袋子中。
步驟
用力搖晃袋子幾秒鐘。
開啟袋子,小心地將硬幣倒在桌面上。小心不要倒得太快,否則它們可能會滾到地板上。
將硬幣分成兩堆:正面和反面。大約有多少枚硬幣正面朝上,有多少枚反面朝上?兩者之間的比例是多少?
數一下正面朝上的硬幣數量。寫下這個數字。
將反面朝上的硬幣放在一邊。將正面朝上的硬幣放回袋子中。
再次搖晃袋子並重復此過程。倒出硬幣,將硬幣分成正面和反面,數一下正面朝上的數量,寫下數字,然後將正面朝上的硬幣放回袋子中。每次得到的正面/反面比例大約是多少?
不斷重複此過程,直到沒有正面朝上的硬幣可以放回袋子中,並且你已將所有 100 枚硬幣放在一邊。
現在,看看你寫下的數字。堆疊與每個數字高度相同的硬幣堆,並將這些堆並排按順序排列(這樣你就用硬幣堆製作了一個“圖表”,而不是在紙上繪製一個)。請注意,你可能需要使用一些額外的硬幣來製作堆疊(例如,假設你寫下的數字是 56、25、13、6、3 和 1。這加起來是 104 枚硬幣,因此即使你只使用了 100 枚硬幣進行實驗,你也需要 104 枚來製作圖表,因為有些硬幣多次保持在“正面朝上”的堆中)。你的“圖表”看起來像什麼?它形成一條直線,還是具有不同的形狀?你用了多少輪直到沒有硬幣剩下?
額外內容: 多次重複此活動。每次得到的結果完全相同嗎?
額外內容: 使用不同數量的硬幣重複此活動。如果你從 200 枚硬幣或僅 50 枚硬幣開始會發生什麼?生成的圖表形狀相同,還是不同?
額外內容: 使用秒錶計時你搖晃袋子的時間,以模擬具有不同半衰期的材料,然後在製作圖表時使用尺子均勻地隔開你的硬幣堆,以表示時間。例如,如果你搖晃袋子 10 秒鐘,你可以將硬幣堆間隔 10 釐米放置。如果你都從 100 枚硬幣開始,則此圖表與搖晃袋子 20 秒鐘的圖表相比如何?這對於半衰期較長的材料意味著什麼?
[中斷]
觀察和結果
你應該已經看到,每次你清點正面和反面時,袋子中的硬幣數量大致減少了一半,但並不完全如此。例如,即使你始終從 100 枚硬幣開始,這並不意味著你第一次搖晃袋子時會正好得到 50 個正面和 50 個反面。你可能會得到 56 個正面和 44 個反面,或者 49 個正面和 51 個反面。你每次會失去大約一半的硬幣,並且當你從 100 枚硬幣開始時,可能需要大約 6 輪才能沒有硬幣剩下(請記住,擲硬幣是一個隨機過程——因此你的結果不會每次都完全相同)。生成的圖表不會形成一條直線。相反,它形成一條指數曲線,該曲線開始時非常陡峭,但隨後逐漸向零方向傾斜。如果你從更多或更少的硬幣開始,則達到零硬幣所需的輪數將發生變化,但曲線的形狀將保持不變。
這就是為什麼放射性汙染在環境中是危險的並且難以清除的原因。即使大量物質最初可能非常快速地衰變,但少量物質仍會持續很長時間。例如,切爾諾貝利災難中的一些汙染物半衰期約為 30 年。想象一下,你可以重新進行此實驗,並等待 30 年直到你重複每一輪。100 多年後可能仍然會剩下一些硬幣!這就是為什麼,即使切爾諾貝利災難發生在 1986 年,該地區仍然不適合人類居住。
此活動靈感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原子糖果”。
更多探索 活動:原子糖果,來自 eGFI
放射性:半衰期,來自 GCSE Science
釋放粒子,來自 Physics4Kids
適合所有年齡段的科學活動,來自 Science Budd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