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帶”重新定義外星行星

科學家們已經修改了宜居帶的標準——一個離恆星不太近也不太遠的區域——考慮了行星是否能夠承載液態水。 這重新定義了研究人員認為生命形式可能存在的區域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外星行星最重要的特徵之一是它是否位於所謂的宜居帶——一個像金髮姑娘區域一樣,離母恆星不太近也不太遠的範圍,這可能允許行星孕育生命。

現在,科學家們已經重新定義了外星行星宜居帶的邊界,可能會排除一些之前認為位於宜居帶內的系外行星,並可能允許一些之前被排除在外的行星擠進來。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究團隊負責人拉維·庫馬爾·科帕拉普說:“這將對宜居帶內的系外行星數量產生重大影響。”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宜居帶定義了一個行星可能在其表面保持液態水的區域。 離恆星太近,水就會蒸發掉; 離恆星太遠,水就會凍結成冰。 但液態水是科學家們追求的目標,因為這被認為是生命存在的先決條件。

新的宜居帶定義基於更新的大氣資料庫,稱為 HITRAN(高解析度傳輸分子吸收)和 HITEMP(高溫光譜吸收引數),它們給出了水和二氧化碳的吸收引數——這兩種屬性強烈影響系外行星的大氣層,決定了這些行星是否可以承載液態水。[9顆可能孕育外星生命的系外行星]

科學家們告誡說,宜居帶的定義仍然沒有考慮到來自雲層的反饋效應,雲層也會影響行星的宜居性。

之前的宜居帶定義大約在 20 年前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員詹姆斯·卡斯廷推匯出來,他也是此次更新背後的團隊成員。

科帕拉普告訴 SPACE.com:“在他撰寫那篇論文時,還沒有發現系外行星。 20 年來,已經發現了數百個,甚至數千個。”

新的定義與舊的定義並沒有根本的不同。 例如,在我們自己的太陽系中,宜居帶的邊界已經從 0.95 天文單位(AU,或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到 1.67 天文單位之間,轉移到新的範圍 0.99 天文單位到 1.7 天文單位。

波多黎各大學阿雷西博天文臺的天文學家阿貝爾·門德斯說:“地球如此靠近宜居帶的內邊緣,這令人驚訝。” 他沒有參與此次重新定義。

門德斯管理著一份名為“宜居系外行星目錄”的清單,其中列出了所有已知的太陽系外行星,這些行星可能適合生命居住。 他說,這項新的研究將需要對目錄進行一些調整。

門德斯說:“就目前來看,這是一個重大變化。 我們認為在宜居帶內的許多行星現在都在宜居帶外了。 但另一方面,它擴大了宜居帶的外邊緣,因此一些更遠的行星現在可能會進入宜居帶。”

他特別提到了行星 格利澤 581d,它被認為位於其恆星宜居帶的外邊緣。 然而,根據新的定義,它幾乎位於正中央,使其可能成為地外生命更好的候選者。

門德斯說:“對於那顆特殊的行星來說,這將是一個巨大的變化。 這意味著該行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將大大提高。”

研究人員在一篇即將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論文中詳細介紹了他們新的宜居帶定義。

要直接探索宜居行星目錄,請訪問: http://phl.upr.edu/projects/habitable-exoplanets-catalog

版權所有 2013 SPACE.com,TechMediaNetwork 公司。 保留所有權利。 未經許可,不得釋出、廣播、重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

克拉拉·莫斯科維茨大眾科學的高階編輯,她在那裡報道天文學、太空、物理學和數學。 她在大眾科學工作了十年; 之前她在 Space.com 工作。 莫斯科維茨曾對火箭發射、太空梭升空和著陸、亞軌道太空飛行訓練、山頂天文臺等進行過現場報道。 她擁有衛斯理大學的天文學和物理學學士學位,以及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科學傳播研究生學位。

更多作者:克拉拉·莫斯科維茨

SPACE.com 是太空探索、創新和天文學新聞的首要來源,記錄(並慶祝)人類在最終前沿的持續擴張。

更多作者:SPACE.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