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會講述故事,有時這個故事會有令人驚訝的轉折。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研究牙齒的排列和狀況,以確定動物的年齡、飲食、健康,甚至技術能力,包括早期人類物種的工具使用。現在,發表在《美國生物人類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為世界著名的獼猴群體的飲食和行為提供了新的見解。
當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的研究員伊恩·托維爾和他的同事檢查在日本幸島發現的一隻已故獼猴的牙齒時,他們驚訝地發現猴子的門牙正面有長而均勻的劃痕。他們還在後牙上發現了明顯的錐形凹槽。起初,托維爾認為他們看到的是一個個體奇怪行為的結果。“然後我看到了下一個,結果完全一樣,”他說。事實證明,這些痕跡在著名的、研究透徹的幸島猴群中非常普遍。
西班牙坎塔布里亞大學的古人類學家阿爾穆德納·埃斯塔爾裡奇·阿爾博說:“牙齒是我們骨骼中最耐磨的部分。”她沒有參與這項研究。與可以癒合的其他骨骼不同,牙齒在被劃傷或劃破後不會重塑。“因此,它們會收集有關個體生活的資訊,”埃斯塔爾裡奇·阿爾博補充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托維爾注意到,他的團隊發現的標記與在人類化石牙齒上發現的磨損模式驚人地相似。但在人類中,類似的特徵通常與使用工具有關,例如用長而尖銳的工具清潔牙齒或處理動物皮毛——而幸島獼猴沒有這些行為。
日本京都大學靈長類動物國際合作與高階研究中心的行為靈長類動物學家、該研究的合著者安德魯·J·J·麥金託什說:“自 1952 年以來,這個種群就一直在被研究。”“沒有人提到過使用工具。”
那麼這些奇怪的痕跡從何而來呢?在幸島獼猴中,它們可能有一個令人驚訝的飲食來源:吃貝類。研究人員推測,當猴子從島上岩石海岸上摘取軟體動物時,它們會連同食物一起攝入沙子。當猴子咀嚼時,這些沙礫會劃傷猴子牙齒正面的琺琅質,並卡在凹槽中,必須透過唾液的噴射來去除。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靈長類動物學家林恩·伊斯貝爾表示,這種海洋覓食在猴子中極為罕見,她沒有參與這項研究。“[非人類]靈長類動物通常不會生活在海洋棲息地附近,”她說。
托維爾說,如果科學家“在人類化石樣本中發現後牙上的這些凹槽和前牙上的這些大劃痕,我真的認為大多數研究人員會將其定義為使用工具”。
然而,存在明顯的差異。堪薩斯大學的古人類學家大衛·弗雷爾指出,獼猴牙齒上的劃痕是垂直的,而大多數人類化石牙齒的痕跡角度更大。事實上,尼安德特人牙齒上劃痕的角度長期以來一直被用來確定化石個體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弗雷爾說,獼猴的標記“令人印象深刻,但它們不像我們為尼安德特人”或其他古代人類物種記錄的任何型別的劃痕,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埃斯塔爾裡奇·阿爾博同意弗雷爾的評估,儘管她強調了檢查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牙齒磨損的價值。“我認為這是一個有潛力的貢獻,”她說。“觀察其他物種是確保我們為研究定義正確主題的必要條件。”
托維爾指出,獼猴中存在非工具使用劃痕並不能排除其他靈長類動物中存在工具使用指標,他也不認為大多數人類化石牙齒劃痕來自食用貝類。但他認為,對獼猴牙齒的更深入研究可能有助於改進未來的分析。“我並不是說,將來不可能區分兩者,”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