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冰蓋可能比科學家之前認為的對氣候變暖更為敏感。
一項新研究發現,氣溫上升與溫暖的海水共同作用,加速了格陵蘭島海邊冰川的融化。
這項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的研究結果,為了解驅動世界第二大冰蓋冰量損失的力量提供了新的視角。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格陵蘭冰蓋平均每年流失約 2500 億公噸的冰。研究發現,這些損失隨著時間的推移正在加速——並且有兩個主要過程導致了這種情況。
溫暖的氣溫導致冰蓋表面發生融化——這個過程約佔格陵蘭島每年冰量損失的一半。另一半來自冰蓋邊緣的冰川崩塌入海。
到目前為止,這些海邊冰川的損失主要歸因於溫暖的海水舔舐冰的邊緣。但新的研究發現,氣溫上升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溫暖的空氣導致冰蓋表面融化,融水隨後流入海洋。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它會攪動海水——而這種湍流有助於熱量從海洋深處上升,並加熱與冰接觸的海水。反過來,這會加速冰川的融化。
主要研究作者、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唐納德·斯萊特將這個過程比作玻璃杯中的冰塊。當水溫較高時,它們明顯融化得更快。但是當水被攪拌時,它們也會融化得更快。
他在一份宣告中說,格陵蘭島氣溫上升“有效地導致了冰蓋附近海洋的攪拌,導致海洋更快地融化冰蓋”。
研究人員結合觀測和模型來調查格陵蘭島海濱冰川邊緣的融化速度,然後梳理出海洋與大氣的作用。
他們發現格陵蘭島南部的冰川融化速度最快。這並不令人意外——這些冰川離溫暖的大西洋最近。在這些地區,模型表明溫暖的海水在冰的融化中起主導作用。
另一方面,冰蓋北部地區的冰川暴露在較冷的海水中,融化速度往往較慢。在這些地方,海洋仍然是更大的影響因素——但氣溫起著更重要的作用。
該研究得出結論,氣溫升高在加速格陵蘭島崩塌冰川的損失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研究發現,如果過去幾十年大氣沒有變暖,那麼格陵蘭島冰川作為一個整體的退縮可能會減少多達三分之一。在格陵蘭島西北部,可能會減少多達一半。
斯萊特說:“不幸的是,這進一步證明了格陵蘭冰蓋對氣候變化的敏感性,因此需要立即採取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轉載自E&E News,經 POLITICO, LLC 許可。版權所有 2022 年。E&E News 為能源和環境專業人士提供重要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