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中期,當美軍放棄位於格陵蘭西北部冰層下的世紀營地(一個隧道綜合體)時,他們遺留了數千噸廢棄物,包括有害的放射性和化學物質。他們原本期望這些廢棄物會被安全地封存在冰蓋中數萬年,隨著積雪和冰層的不斷累積,埋得越來越深。
但是,一項新研究表明,由於氣溫升高導致冰層大量融化,這些物質可能會提前很久被暴露出來——甚至可能在本世紀末——對脆弱的當地生態系統構成威脅。
這些冷戰遺留物也成為了一個因氣候變化影響而可能出現的意料之外的政治問題的例子,尤其是在各國尋求在北極地區建立存在感,因為氣候變暖使得北極越來越容易進入。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工作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多倫多約克大學冰川學家、該研究的作者威廉·科爾根說:“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案例研究,可以說明氣候變化引發的這種政治緊張局勢。”
地底之下
科爾根說,今天,位於格陵蘭西北海岸125英里處的世紀營地遺址“只是藍天,平坦的白色冰蓋”。
但在地表下近120英尺處,估計有9000噸的物質分佈在約100個足球場大小的區域內。這些物質包括從建築物和鐵路到柴油燃料罐、放射性冷卻劑,以及可能數量不明的有毒多氯聯苯(PCBs)。
科爾根和其他冰川學家知道,世紀營地是第一個深冰芯鑽探的地點。這些冰柱讓科學家能夠取樣冰層的古老層,以便更好地瞭解過去的 氣候。
但該基地最初建於1959年,目的是測試在俄羅斯打擊範圍內佈置一系列彈道導彈的想法,這個專案被稱為“冰蟲計劃”。當該專案最終被否決時,為營地供電的核反應堆被拆除,然後這個遺址“只是關上門,讓雪落下就廢棄了”,科爾根說。
當他查詢有關那裡儲存了什麼的老報告時,科爾根說,“很明顯的問題是,‘氣候變化的影響是什麼?’ ”
積累與融化
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積累的雪(最終被壓實成冰)和融化之間的競爭的勝者:自世紀營地被廢棄以來的幾十年裡,降雪使得該遺址埋得越來越深。但由於氣溫上升,這個過程最終“將會停止,然後反轉方向”,科爾根說。“你不可避免地會暴露這個遺址。”
在2007年至2011年期間,格陵蘭冰蓋每年損失約2600億噸冰,主要是由於融化。隨著大氣中吸熱溫室氣體的積累導致氣溫持續上升,預計會有更多的冰損失。
為了評估世紀營地未來融化的威脅,科爾根和他的同事轉向氣候模型。他們發現,如果溫室氣體繼續以目前的速度排放,融化可能會早在2090年就超過該地積雪的積累。他們的研究結果於8月4日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訊》雜誌上。
融水會滲透到頂層壓縮雪中,可能會更早到達該遺址及其危險物質。
尤其令人擔憂的是據信埋在那裡的多氯聯苯。這些化學物質自然會在寒冷的條件下積累,並且可以透過食物鏈向上移動。北極地區已經出現了明顯的生物積累現象,在食用海豹和鯨魚肉的土著居民中發現了較高的含量。
科爾根說:“它們永遠存在;它們不會分解。”當融水到來時,它們“將等待”,並被沖刷到沿海水域。
政治影響
科爾根和他的同事表示,目前對世紀營地進行補救是不切實際的,必須等到氣候變暖將其帶到更接近地表的位置。
但這確實指出了更大的、高度政治性的問題:誰應該負責清理這個和其他遺址,以及隨著北極地區日益開發,廢物處理應該如何進行?
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環境與核政策專案主任丹尼爾·赫希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這項研究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即氣候變化如何導致當時樂觀地認為可以穩定隔離的有毒和放射性廢物意外釋放到環境中。” 這種擔憂不僅限於北極地區,還包括可能受到海平面上升影響的遺址。
赫希說:“今天被凍結的地方明天可能不再凍結;現在相當乾燥的地方在放射性廢物保持危險的五十萬年中可能不會如此。” 赫希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誰負責補救是一個潛在的棘手問題。例如,世紀營地是一個美國軍事專案,是在當時控制格陵蘭的丹麥政府的許可下進行的。今天,格陵蘭是自治的。有效的清理可能會影響北極國家託管此類基地的意願。
隨著包括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在內的國家對北極的興趣日益增加,“我們如何處理世紀營地及其姊妹基地是一個重要的先例,”科爾根說。
本文經氣候中心許可轉載。該文章於2016年8月5日首次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