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格陵蘭島的融化季正在彌補失去的時間。
在涼爽的春天使格陵蘭島巨大的冰蓋大部分保持固體狀態之後,(相對)溫暖的六月下旬和七月初已將冰蓋表面的一半變成了液體,遠遠超出了今年同期的正常範圍。
儘管冰蓋位置偏遠,但其泥濘的手指卻伸向全球,影響著海平面以及墨西哥灣暖流的移動速度。隨著溫度升高,其影響可能會增大,因為主要的夏季融化事件將成為常態。最近的變暖已經導致一些以前被認為穩定的地區的冰損失,並加速了一些冰川入海的速度。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可以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自6月中旬以來,持續高壓一直籠罩著格陵蘭島。最近,驅動歐洲熱浪的天氣模式,被Mashable的安德魯·弗裡德曼稱為大氣聳肩 — ¯\_(ツ)_/¯ —(以及頑固的、老式的天氣觀察者的一個歐米茄阻塞),也導致格陵蘭島的溫度持續高於正常水平。
格陵蘭冰蓋的每日表面質量平衡估計。紅色表示損失。
資料來源:極地門戶
歐洲的高溫更加令人震驚,從西班牙到荷蘭的氣溫都超過了100°F,並創下了倫敦希思羅機場的7月份歷史最高氣溫記錄。但30多度和40多度的氣溫仍然對格陵蘭冰蓋產生了影響。來自國家冰雪資料中心的估計表明,大約一半的冰蓋表面正在融化,遠高於每年同期約25%的平均水平。
除了溫度高於正常水平外,格陵蘭島的冰蓋也逐漸變暗。今年目前是7月初有記錄以來第三個最黑暗的年份。
冰蓋越暗,吸收的太陽輻射就越多,融化得就越多。水比雪更暗,但野火產生的灰塵和煙塵也可能從遙遠的地方被掃到冰蓋上。目前尚不清楚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肆虐的野火是否正在產生影響。
但在2012年7月,西伯利亞火災產生的煙塵加上溫暖的氣溫,導致了冰蓋在一週內融化了創紀錄的95%。反過來,該事件導致了有記錄以來最大的年度冰損失。從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該島嶼損失了4740億噸冰,足以在國家廣場上覆蓋189英里厚的冰層。
格陵蘭島融化範圍。
資料來源:NSIDC
今年突然的上升並不一定預示著類似的巨大融化。但是,氣溫上升和相應的野火活動增加可能會使2012年水平的融化在2100年之前每年發生。隨著北半球春季降雪提前消退,近年來更多的灰塵也積聚在冰面上。
憑藉684,000立方英里的冰,冰蓋的完全消失不會很快發生。但是,任何融化的加速都可能產生重大的全球影響。
冰蓋的命運與海平面上升密切相關。自1990年代以來,其融化導致了約30%的觀察到的海平面上升。在過去的二十年中,格陵蘭島對海平面上升的貢獻一直在增加。
冰蓋黑暗度,也稱為反照率,估計。紅色表示較暗的冰。
資料來源:極地門戶
預計隨著地球變暖,這種趨勢將繼續下去,並可能使沿海城市面臨風險,並造成數萬億美元的損失。
除了海平面上升之外,淡水的湧入也可能減緩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這是一條至關重要的洋流,它將熱量從熱帶向極地輸送。如果這種模式停滯不前,則可能會減少北大西洋中的養分並改變世界其他地區海洋中的環流。
本文經氣候中心授權轉載。該文章於2015年7月7日首次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