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在昨天的一項研究中警告說,人類今天造成的變暖可能會對遙遠的未來產生連鎖反應,該研究發現,即使溫室氣體穩定下來,巨大的格陵蘭冰蓋也可能在數百年後繼續融化。
格陵蘭島對地球氣候變化存在滯後反應,即使地球明天停止變暖,格陵蘭島也可能會在數百年甚至數千年內繼續失去冰川。
這項研究發表在期刊《PLOS One》上,由德國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的楊虎(Hu Yang)領導,使用模型模擬回顧了格陵蘭島數千年的歷史。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科學家們已經對冰蓋在數千年中的變化有了相當好的瞭解,這要歸功於他們從冰蓋和周圍海底鑽探出來的古代冰和沉積物樣本。 這些樣本有些已有數千年曆史,其中包含的化學資訊可以告訴科學家地球的氣候是如何隨時間變化的。
利用這些資訊,科學家們使用氣候模型模擬了數千年的自然氣候變化。 他們還使用冰蓋模型來評估格陵蘭冰蓋對地球溫度上升和下降的反應。
他們發現,格陵蘭島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反應往往滯後,有時甚至滯後數千年。
例如,在自然冷卻時期,冰蓋已經開始增長——即使氣候再次開始變暖,冰蓋也持續增長了一段時間。 最終,冰蓋翻轉並開始再次縮小。 然後,即使溫度停止上升,冰蓋也會繼續縮小。
那是因為格陵蘭冰蓋是一個如此龐大而複雜的系統。
當冰開始融化或成塊崩入海洋時,冰蓋就會失去質量。 但當雪落在表面並積聚時,冰蓋也會增加質量。 這兩個過程之間的平衡控制著冰蓋在任何給定時間點是縮小還是增長。
即使冰開始隨著氣候變暖而融化,它也並不總是發生得足夠快,以立即超過冰蓋正在恢復的質量。 這可能需要時間。
與此同時,冰蓋非常龐大,一旦它開始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失去冰川,就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再次減速。
研究發現,這種滯後過程已經斷斷續續地持續了數萬年。
而且,在人類引起的氣候變化的時代,這種情況似乎仍在繼續。
至少一個世紀以來,地球的氣候一直在變暖,這是由人類排放溫室氣體增加所驅動的。 但多項研究發現,格陵蘭冰蓋直到 20 世紀 80 年代左右才開始縮小。
從那時起,它一直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流失冰川。 最近的研究 發現,格陵蘭冰蓋目前的冰川流失速度是 20 世紀 90 年代的七倍左右。
這並不意味著立即採取氣候行動對格陵蘭冰蓋沒有影響。
恰恰相反,研究表明,格陵蘭島未來融化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類控制全球變暖的速度。 即使未來註定要發生一些融化,但在更嚴重的變暖情景下,損失也會快得多。
這不僅適用於格陵蘭冰蓋,也適用於地球上其他冰凍的地方。 一項 最近的研究(於去年五月發表在《自然》雜誌上)使用模型模擬了不同潛在氣候情景下未來冰川融化的量。
如果地球在本世紀末之前升溫約 3 攝氏度——這是當前全球氣候政策和對《巴黎氣候協定》承諾下可能出現的情景——那麼全球冰川融化加起來可能會導致海平面上升約 10 英寸。
另一方面,實現《巴黎協定》最雄心勃勃的目標,即將全球變暖控制在 1.5 攝氏度以內,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這將使海平面上升的貢獻減少一半。
轉載自 E&E 新聞 ,經 POLITICO, LLC 許可。版權所有 2022 年。 E&E 新聞為能源和環境專業人士提供重要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