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是指無人預料的災難性事件,而“灰天鵝”(正如人們所知)是指沒有歷史先例,但仍有可能被預測到的極端事件。一項新研究將這一概念引入天氣和氣候領域,發現全球變暖可能會在未來一個世紀內 резко 增加灰天鵝颶風和風暴潮的機率。
雖然這種風暴仍然相對罕見,但它們可能對坦帕 (佛羅里達州) 和迪拜等沿海地區構成未被認識到但可能很嚴重的威脅,風暴潮總高度以英尺為單位衡量時將達到兩位數。
總體而言,這項研究的結果詳見《自然氣候變化》雜誌,與 普遍的科學共識 相符,即隨著地球持續變暖,熱帶氣旋(颶風的通用名稱)將向更高強度轉變。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萬年一遇的風暴
近期最令人印象深刻且最具破壞性的風暴——颶風 卡特里娜 和 桑迪,以及 超級颱風海燕 ——都不符合灰天鵝的定義。 儘管它們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考慮到新奧爾良、紐約和菲律賓的歷史風暴記錄,它們都是已知的風險。 事實上,研究人員在幾年前就描述了前兩次風暴中幾乎完全相同的場景。
林寧,普林斯頓大學的土木與環境工程師,和 克里·伊曼紐爾,麻省理工學院的颶風和氣候研究員,感興趣的並不是這些型別的風暴。 他們想調查在特定地點的記錄中沒有出現,但在理論上可能發生在那裡的風暴的機率,以及這些機率如何隨著變暖而變化。
“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 吉姆·科辛(Jim Kossin)說,他是一位來自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颶風-氣候研究員,但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為了研究這個問題,林和伊曼紐爾使用了一種由伊曼紐爾開創的方法,即將一個更高解析度的颶風模型巢狀在一個較粗糙的氣候模型中(因為氣候模型無法很好地解析單個風暴),並且多次執行這些模型,從而生成數萬個風暴。
他們尋找的是那些重現期長(或在任何給定年份發生的機率非常低)但會產生重大風暴潮的風暴。
他們在三個不同的地方尋找這樣的颶風:坦帕,因為那裡人口眾多;澳大利亞凱恩斯,因為它位於一個易受氣旋影響的地區,並且位於南半球;以及波斯灣,那裡從未觀測到颶風。
首先,他們使用模型來檢視萬年一遇的風暴(或在任何給定年份發生的機率為萬分之一的風暴)在每個地點會產生多大的風暴潮。 對於坦帕來說,由於淺水區和低窪地勢,它非常容易受到風暴潮的影響,這個數值是 19 英尺。 歷史上在那裡測得的最高風暴潮是 1848 年坦帕灣颶風產生的 15 英尺。
對於凱恩斯來說,它位於昆士蘭州的最北部,近年來曾多次險遭風暴襲擊,萬年一遇的風暴潮也達到了 18 英尺左右,而對於波斯灣的迪拜來說,這個數值是 13 英尺。
變暖相當大地增加了模型中每個事件的機率,坦帕當前萬年一遇的風暴到本世紀末將變為 2,500 年一遇至 700 年一遇的風暴(假設溫室氣體排放量高)。
令人驚訝的結果
迪拜的情況尤其令研究人員震驚,因為模型表明,即使是中等強度的風暴也可能產生極高的風暴潮,並且在適當的情況下,強風暴可能達到遠高於有記錄以來最強風暴的強度,風暴潮高達 23 英尺(儘管這些風暴將比萬年一遇的風暴還要罕見 3 到 20 倍)。
“這些結果非常令人驚訝,” 林說,考慮到波斯灣從未觀測到風暴,“但我們在那裡得到了非常強烈的風暴。” (雖然海灣的水域非常溫暖,這有利於颶風的形成,但該地區低溼度和高風切變不利於風暴形成。)
科辛說,這些結果“就這些重現期變化幅度而言,是令人擔憂的結果”。 但他警告說,由於這種風暴仍然非常罕見,因此這些結果可能對災害規劃意味著什麼,還需要在未來進行研究。
此外,與迄今為止的大部分氣候模型不同,這項研究中發現的極端風暴機率的增加,既源於向更強烈的颶風的轉變,也源於颶風頻率的總體增加。 大多數模型迄今為止表明,全球颶風數量可能會下降。
林說,她和伊曼紐爾希望使用其他模型來研究同樣的問題,看看會得出什麼結果。
這項研究的結果中也沒有考慮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被認為是變暖對未來颶風影響的最確定的影響。 即使在未來一個世紀內颶風的變化很小,海平面上升也意味著風暴潮事件將比今天更嚴重。
本文經 Climate Central 許可轉載。 該文章於 2015年9月1日首次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