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黑洞可能存在的想法 來自一位英國牧師約翰·米歇爾。1783年,他計算出,一顆巨大恆星施加的引力可以阻止光線從其表面逃逸。米歇爾的研究在200年裡基本上被遺忘了。1971年,天體物理學家注意到來自天鵝座星座的閃爍X射線,距離地球6000光年:輻射表明一個黑洞顯然在圍繞一顆恆星旋轉。與任何黑洞一樣,它是隨著一顆恆星耗盡燃料並在自身內部坍縮而形成的。如果太陽以某種方式變成黑洞,它的直徑將不到三英里,將光線困在扭曲的空間中。如果地球要變成黑洞,它的大小將像彈珠一樣。
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家亞伯拉罕·勒布認為,宇宙中最早的黑洞出現在大約140億年前。那時,氣體開始凝結成雲,雲層分裂成質量是太陽100倍的巨大恆星,這些恆星又坍縮成黑洞。幸運的是,早期星系的旋轉限制了核心黑洞的增長,從而使恆星得以形成。
物理學家現在已經開始在地球上製造類似黑洞的東西。中國研究人員建造了同心圓柱體,模擬黑洞,在微波輻射從外表面傳遞到內表面時使其自身彎曲。一個真正的黑洞仍然可能在日內瓦附近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中意外地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