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奧斯卡獲獎視覺特效大師談論計算機圖形學和“失重”

蒂姆·韋伯本週因其在《地心引力》中的工作榮獲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

最初發佈於 SoapBox Science,Nature.com的社群客座部落格

蒂姆·韋伯是一位視覺特效總監,曾參與過眾多備受好評的大片。他於1988年加入英國視覺特效公司Framestore,並一直是該公司推動數字電影和電視發展的驅動力,開發了Framestore的虛擬攝像機和運動裝置系統。他曾參與《蝙蝠俠:黑暗騎士》、《阿凡達》等影片的製作,並在Hallmark的《梅林傳奇》中擔任第二攝製組導演。他最近擔任華納兄弟的視覺特效總監,負責阿方索·卡隆的太空史詩《地心引力》。他獲得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特效獎和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

蒂姆·韋伯最近幾個月已成為電影界最受關注的人物之一。過去,他一直是視覺特效的“無名英雄”,在許多令人難忘的電影場景中施展了他的魔力。從他之前在克里斯托弗·諾蘭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獲得奧斯卡提名,到與《地心引力》導演阿方索·卡隆共同打造《人類之子》中的CG嬰兒;韋伯一直是一位有遠見的人,直到最近才開始受到關注。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昨晚的奧斯卡獲獎(最佳視覺效果)以及上個月在太空史詩《地心引力》中獲得的英國電影學院獎的成功,將韋伯和來自Framestore的富有影響力的視覺特效藝術家團隊推到了聚光燈下,他們將電影製作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然而,在牛津大學獲得物理學學位之前,在學校裡對數學和物理學充滿熱情的韋伯仍然對這種關注和讚譽感到驚訝。

“很難知道觀眾的反應會如何。這部電影相當不尋常,主要關注的是太空中的一個人,它可能會變得平淡無奇。我們認為這部電影可能很難賣給公眾,”說話輕聲細語的韋伯說。“當它剛上映時,我們鬆了一口氣,反響非常好,隨後的獲獎是對這部電影的進一步認可。”

科學基礎
對於韋伯來說,他的科學基礎幫助他探索了藝術和科學創造力之間的聯絡,這一點在《地心引力》中體現得最為明顯。“我透過教育獲得的物理學基礎經常為我的工作和知識提供資訊,例如:透過理解光線如何從物體上反射並表現,到模擬水流。此外,在動畫中,讓一個簡單的角色運動起來,理解物理學的基本定律對於使運動正確非常重要。”

運動和失重可以說是韋伯和他的團隊最渴望做好的優先事項。篩選數百張NASA宇航員的照片和盤問宇航員是研究的一部分,而物理課程則是另一部分。

“我們深入研究了宇航員在太空中的運動方式,以瞭解軌道的運作方式,並使電影儘可能真實。優秀動畫的關鍵是賦予角色重量,就好像他們的腳真的在地面上行走一樣,”韋伯解釋道。“我們必須做的是讓動畫團隊完全改變他們內在的理解,因為突然之間我們進入了一個失重的世界。嘗試匹配這種運動與動畫師受訓的方式完全不同。”

韋伯在幕後舉辦了關於太空物理學和零重力及無空氣阻力規則的講座,以便動畫師能夠理解理論。透過評估數小時的 NASA 錄影,許多人很快學會了改變他們的習慣,並以不同的方式做事。

早期創新者
韋伯於1988年加入英國視覺特效公司Framestore,在那裡他成為該公司推動數字電影和電視發展的驅動力。作為該領域的早期創新者,他開發了Framestore的虛擬攝像機和運動裝置系統。韋伯曾參與過一些在技術和藝術上最具挑戰性的專案,包括Hallmark製作的《梅林傳奇》、斯派克·瓊斯的《野獸家園》和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達》等著名電影。

“視覺特效世界是一個不斷發展的世界,我們做的每一個專案,我們都會向前邁出大膽的步伐。《阿凡達》是一部預算龐大的相當複雜的電影。在《地心引力》中,我們必須以一種更經濟的方式拍攝它,並確保它看起來儘可能真實,”韋伯說。“我們將拍攝與 CG 相結合的方式取得了重大進展,而且鏡頭如此之長使其更加複雜。我們必須突破主要的界限。”

願景變為現實
據報道,阿方索·卡隆的電影花了多年才得以實現。這部電影的整個製作過程大約持續了四年半,其中三年用於視覺特效。“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為拍攝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我們幾乎事先設計好了整部電影,以便控制所有的裝置,並瞭解我們需要拍攝哪些內容才能與視覺特效相配合。實際拍攝時間只有三個月,而後期製作過程則為兩年。”

“當阿方索有這個想法時,他與許多其他參與過複雜視覺特效電影製作的人交談過,其中一些人說這在五年內不可能拍攝。當時的技術根本不存在。我們不得不發明、設計和創造它來解決這些挑戰,並使阿方索的願景變為現實。”

突破界限
在拍攝高峰期,Framestore有270人參與,在整個製作過程中有大約460名視覺特效藝術家參與。在三個特定領域開發了突破性的技術。韋伯說,將攝像機安裝在機器人上使團隊能夠以極快的速度和靈活的方式非常精確地控制移動攝像機,這是以前從未達到過的水平。然後是備受讚譽的“光箱”,這是一個10英尺乘10英尺的立方體,可以拍攝桑德拉·布洛克的臉,同時她的身體的其他部分則以數字方式重建。

“光箱是我們從頭開始設計和製造的機械裝置,安裝了 4000 個 LED 燈泡。立方體的內部基本上採用非常明亮的電視螢幕,這些螢幕基於搖滾音樂會上藝術家背後的面板。它使我們能夠投射並移動演員周圍的燈光,以模擬他們在太空中體驗的環境。”

最後一項技術是一個12線裝置,工作人員用它來“操縱”女演員桑德拉·布洛克。“我們用 12 根單獨的電線支撐著桑德拉,每根電線都與三根電線進行三角定位。因此,透過單獨更改所有這些電線的長度,我們可以將這四個點中的每一個點定位在三維空間中的任何位置,以一種非常穩定和可控的方式,”韋伯說。他說,這對演員桑德拉·布洛克和喬治·克魯尼來說確實是一個額外的挑戰,因為它涉及額外的體力工作。“我們竭盡全力使它儘可能舒適,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確保他們很容易理解他們周圍發生的事情,而這就是光箱的優勢之一。表演非常棘手,我很驚訝他們兩人都能夠如此出色地適應這些情況。”

成功故事
《地心引力》在過去一年中取得的成功故事,無論是在將電影體驗提升到一個全新的水平,還是在認可幕後許多視覺特效人員的成就方面,都是巨大的,而且令人鼓舞。該團隊無法想象透過七項奧斯卡獎(包括最佳導演和攝影)以及六項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和導演)所獲得的成功程度。韋伯承認,這種程度的認可對他來說是很新鮮的事物。“人們不斷地在街上走近我,告訴我他們已經看了三遍、四遍,甚至更多遍。一位帶兒子去看電影的母親走過來對我說:‘看到他眼中的表情,我就知道他意識到電影的力量了。’聽到這些故事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欣慰。”

要了解更多每週訪談,包括巴茲·奧爾德林和谷歌的帕麗莎·塔布里茲,請訪問Soapbox Science

本文經NatureSoapBox Science部落格許可轉載。該文章於2014年3月3日首次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