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天文臺發現更多黑洞碰撞

天文學家在 LIGO 宣佈第二次證即時空漣漪

gravitational waves

雷射干涉引力波天文臺 (LIGO) 已經發現了它的第二組時空漣漪,這次來自於質量分別為太陽質量 14 倍和 8 倍的黑洞碰撞。

LIGO/T. Pyle

引力波再次來襲。科學家們在二月份宣佈了他們里程碑式的發現,即時空中的這些漣漪,並在週三透露,他們探測到了更多——再次是由一對碰撞的黑洞引起的。當兩個如此難以置信的緻密物體相互碰撞時,所涉及的巨大引力是如此災難性的,以至於它使時空變形,以強大的波浪形式彎曲時空,這些波浪清晰地穿越宇宙。第二項發現表明,最初的發現並非罕見的意外收穫,而僅僅是未來更多發現的預兆,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在這個時代,天文學家可以使用引力波,而不是光,來“看到”黑洞和隱藏宇宙的其他不可見組成部分。

這些波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測的,但在雷射干涉引力波天文臺 (LIGO) 團隊去年九月觀測到它們之前,從未被直接探測到。他們的後續發現激發了物理學家們的希望,他們很快將收集到足夠的發現,以研究黑洞“碰碰車”的頻率以及它們的起源。更多的發現還將幫助研究人員使用引力波在極端環境中檢驗相對論——可能證實該理論,甚至指向更深層次的自然規律。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 LIGO 發言人加布裡埃拉·岡薩雷斯說:“我們的目的不僅僅是探測到第一個引力波,或者證明愛因斯坦是對的還是錯的——而是建立一個天文臺。”“現在我們可以真正地說,LIGO 的目標已經得到了證明。”該發現已被《物理評論快報》接受發表,是 LIGO 的第二次確鑿探測;該團隊還遇到過一次“候選”事件,但由於太弱而無法確認,並在二月份與第一個決定性發現一起報告了該事件。LIGO 目前的成功很好地表明,它將能夠穩定地發現引力波。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理論物理學家勞倫斯·克勞斯說:“它使我們能夠探索宇宙的字面意義上的黑暗面,他沒有參與 LIGO。“引力波天文學將成為 21 世紀的天文學。”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較小的黑洞

根據科學家的計算,新發現的引力波始於大約 14 億年前,當時兩個黑洞——一個大約是太陽質量的 14 倍,另一個大約是太陽質量的 8 倍——逐漸相互靠近並最終撞擊在一起。這次撞擊產生了一個新的黑洞,其質量是太陽質量的 21 倍——母黑洞中缺失的質量以引力波的形式轉化為能量。與 LIGO 的首次探測(來自兩個更大的碰撞黑洞,每個大約 30 個太陽質量)相比,這次合併產生的引力波頻率更高,並且“可見”時間比最初發現中涉及的引力波更長。在那種情況下,科學家們只觀察到黑洞彼此繞行一到兩個軌道,但在這裡他們能夠追蹤到這些物體在碰撞前的最後 27 個軌道。“這使得能夠更好地檢驗廣義相對論,並更好地表徵黑洞的引數,”岡薩雷斯說。

這一次,研究人員還能夠測量黑洞的自旋速率,並發現至少較大的那個肯定在旋轉,可能達到黑洞最大理論自旋的 20% 左右。西北大學的 LIGO 團隊成員 Vicky Kalogera 說:“在第一次探測中,看起來兩個黑洞可能是不旋轉的,所以這是一個新的發現。”

週三宣佈的引力波於 2015 年 12 月 26 日到達 LIGO——就在該天文臺於 9 月 14 日看到其第一個訊號之後不到三個月。LIGO 使用兩個探測器——一個在路易斯安那州,另一個在華盛頓州——來捕捉當引力波穿過地球時發生的時空擠壓和膨脹。這兩個探測器都是巨大的 L 形,腿長四公里。科學家們使用鏡子將雷射束在腿上來回反射,並測量完成行程所需的時間。在正常情況下,兩條腿的長度相同,兩條光束的傳播時間完全相同。但是,如果引力波透過,鏡子之間的空間將在一個方向上微小地膨脹和收縮,並且兩條垂直的腿將短暫地具有不相等的長度,導致其中一個雷射束比另一個雷射束晚到達一小部分秒。

先進 LIGO 在 2015 年 9 月至 2016 年 1 月的初始執行中,已確認兩次引力波探測,並看到一次候選事件。第二次執行計劃於今年晚些時候開始。圖片來源:LIGO

這種變化是無窮小的——為了探測到波,LIGO 必須能夠測量小於質子直徑萬分之一的長度差異。這項耗資 10 億美元的實驗現在正式稱為先進 LIGO,是自 1960 年代以來一直在醞釀的一個專案的升級版本,並於 2002 年首次啟動。它今年早些時候的最初發現使科學界和公眾都為之振奮,併為該實驗的創始人贏得了 2016 年卡弗裡天體物理學獎突破獎以及許多其他榮譽。它激發了數十篇後續理論論文,分析了該發現的各個方面,從探索黑洞與暗物質之間可能存在的聯絡,到討論它們是否根本不是黑洞,而是蟲洞。哥倫比亞大學的 LIGO 團隊成員 Szabolcs Márka 說:“最有趣的工作是在 LIGO 之外完成的。”“科學應該這樣運作。”

引力波天文學黎明之後

先進 LIGO 現已完成其從 9 月到 1 月的初始觀測執行。其探測器目前已離線進行升級,科學家計劃在 7 月進行測試執行。如果進展順利,第二次為期約六個月的即時執行可能會在夏末開始。與此同時,研究人員繼續分析第一次執行的資料。除了黑洞碰撞外,物理學家還希望找到由中子星產生的引力波——中子星是以前恆星的極小而緻密的殘骸,其中所有的質子和電子都被緊緊地擠壓在一起,以至於它們基本上合併形成中子。如果兩顆中子星碰撞在一起,理論上會引發引力波,而一顆旋轉的中子星如果有點不對稱,一側可能有突出物,也可能產生引力波。佐治亞理工學院物理學家勞拉·卡多納蒂說:“那不是像黑洞碰撞那樣的爆炸性事件——它會產生微弱得多的引力波,他是 LIGO 資料分析委員會主席。“那是一項長期的搜尋——需要時間——現在仍在進行中。”

隨著團隊收集更多資料,研究人員希望能夠更多地瞭解黑洞雙星對是如何產生的。也許大多數來自最初成對的恆星,然後死亡,變成黑洞,仍然相互繞軌道執行。另一種情況表明,雙星誕生於密集的恆星團中,當黑洞在死亡之前可能以單星開始,然後陷入彼此的引力之中。“這是我最主要的興趣——我們能否分辨出這些雙星黑洞實際上是如何在現實中形成的?”Kalogera 問道。“這些機制中是否有一種占主導地位,還是更像是混合?”

LIGO 發現的引力波越多,就越能更好地檢驗它們是否似乎符合廣義相對論的預測。儘管大多數科學家預計它們很可能會符合——畢竟,該理論迄今為止已經通過了所有考驗——但物理學家們很想看到某種與相對論的偏差,從而指向關於宇宙的更微妙的真理。這種差異可能為設計一種與量子力學相容的引力理論提供線索,量子力學是當前微觀領域的統治規則。“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與廣義相對論不一致的地方,”卡多納蒂說,“但如果我們開始看到異常現象——這隻能透過更高的統計資料來實現——我們可能會開始探索超越廣義相對論的領域。”

無論如何,科學家們希望 LIGO 的前兩項發現僅僅是該實驗漫長而富有成效的未來的開始。“已經有三代人為此工作,”Márka 說,“至少還會有三代人。我們才剛剛走到一半。這難道不美妙嗎?”

克拉拉·莫斯科維茨大眾科學的高階編輯,她在那裡報道天文學、太空、物理學和數學。她在大眾科學工作了十年;之前她曾在 Space.com 工作。莫斯科維茨曾對火箭發射、太空梭升空和著陸、亞軌道太空飛行訓練、山頂天文臺等進行過現場報道。她擁有衛斯理大學的天文學和物理學學士學位,以及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科學傳播研究生學位。

更多作者:克拉拉·莫斯科維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