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一般來說,我們竭盡全力清除體內的外來細菌,無論是刷牙、洗手還是服用抗生素。但新的研究表明,當涉及到治療腫瘤時,我們可能有一天會請細菌“入駐”。根據昨天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早期線上版上的一項研究,一種通常存在於土壤、灰塵和腐肉中的細菌,與化療藥物一起注射時,可以迅速摧毀小鼠體內的大型腫瘤。
目前的癌症治療方法受到部分限制,因為它們無法摧毀腫瘤中血管分佈不良的區域:放射療法需要氧氣來殺死細胞,而化療藥物則需要血液系統才能到達目標。另一方面,厭氧細菌實際上更喜歡無氧或低氧環境。因此,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在思考,這種細菌是否可能在對抗腫瘤方面發揮作用。現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伯特·沃格爾斯坦 (Bert Vogelstein) 和他的同事們已經證明,它們確實可以。“我們的想法是用細菌從內部選擇性地攻擊這些腫瘤,並用化療從外部攻擊,”沃格爾斯坦解釋說。該團隊對梭狀芽胞桿菌進行了基因工程改造,產生了一種無毒素菌株,當與傳統藥物一起使用時,在24小時內消除了他們實驗室小鼠中近一半的晚期腫瘤。相比之下,腫瘤周圍的健康組織保持完好無損。
然而,該團隊所謂的聯合溶菌療法 (COBALT) 確實有一些負面結果。多達 45% 的患有最大腫瘤的小鼠在治療後死亡,據推測是由於惡化的腫瘤細胞釋放的毒素造成的。“任何能顯著縮小腫瘤的療法都可能受到這種副作用的影響,”作者指出。然而,儘管這種腫瘤溶解在小鼠身上難以控制,但在人類身上可能更容易控制。儘管如此,COBALT 是否真的對人類腫瘤有效還有待觀察。團隊成員肯尼斯·金茲勒 (Kenneth Kinzler) 說:“我們希望這項研究將為癌症治療增加一個新的維度,但也意識到腫瘤對小鼠治療的反應可能與人類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