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之光

新型夜視技術帶來前所未有的清晰影像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1868年,瑞典物理學家安德斯·埃格斯特朗發現天空總是帶有一絲微光。這種光芒來自高層大氣中被陽光或宇宙射線激發的分子。在夜晚,夜間氣輝的量與滿月的光線散佈在整個天空中的光線相當。但由於其中大部分位於短波紅外範圍,因此這種光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見的——至少對人眼而言是如此。研究人員現在已經設計出一種相機,可以有效地探測到這種光芒,從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好地在黑暗中看清事物。

傳統的數字成像儀通常依賴於矽,它們無法探測到夜間氣輝。但是用鍺(另一種常見的半導體)製成的感測器可以。問題在於,使用標準半導體技術生長鍺晶體通常會導致缺陷,從而降低任何由此產生的感測器的靈敏度。製造無缺陷的高產量鍺感測器非常困難,這推高了成本並限制了它們的廣泛使用。

查爾斯·Q·崔大眾科學的特約撰稿人。他的作品也曾發表在紐約時報、科學、自然、連線LiveScience等刊物上。在他的業餘時間,他遊歷了七大洲。

更多作者:查爾斯·Q·崔
大眾科學雜誌 第297卷 第6期這篇文章最初以“夜間之光”為標題發表在大眾科學雜誌 第297卷 第6期(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122007-6HcrKWQ2bLkAr8sqL5TLg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