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傳說將茶的起源歸因於4700多年前一陣意外的微風,將茶葉吹入一位中國皇帝的熱水中。
自那次幸運的首次沖泡以來,茶已成為世界上第二受歡迎的飲料(僅次於水)。該行業已發展成為一個價值200億美元的龐然大物,銷售從普通的 PG Tips 到奢華的 雲南金芽等各種茶葉。
然而,隨著氣候變化,該行業和依賴它為生的農民可能會陷入困境。 “咖啡在氣候變化中的掙扎” 已有詳細記錄,但對茶葉的影響才剛剛開始受到關注。早期研究表明,未來幾十年,世界某些地區的茶葉種植區域可能會減少多達40-55%,茶葉的品質,特別是高階茶葉的品質也可能發生變化。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未來論壇的可持續發展顧問安妮·瑪麗·布勞德說:“從長遠來看,確實存在一些茶葉種植國家未來可能不再種植茶葉,或者肯定會減少種植茶葉的情況。”
種植茶樹是一項長達數十年的投資,不易移動或更換。這意味著,為了應對未來的變化,如果想要在未來還能喝到杯中的茶,農民和公司需要立即行動,或者儘快行動。
南安普頓大學研究印度茶葉的地理學家艾莉·比格斯說:“茶樹通常種植60年,所以每年採摘的都是同一棵茶樹,而不是像小麥這樣的作物。它對氣候的反應比對天氣的反應更敏感。”
雲南的春日
在涼爽的春日清晨,你會看到中國雲南省各地的農民在黎明前的曙光中,沿著多年來無數腳步踩出的小徑行走。他們粉紅色的雨披在霧氣瀰漫、植被覆蓋的山坡上格外顯眼。
他們的目的地?隱藏在橡樹點綴的山坡空地中的小片茶樹,春季的第一批嫩芽已經抽出兩片新葉,舒展開來,伸向每個枝條的邊緣。在春季和秋季採摘的茶葉是雲南省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雲南省是中國最不發達的省份之一。
當時機成熟時,農民會將這些嫩芽加工成世界上最好的茶葉,最高品質的茶葉每磅售價超過100美元(或者,如果您是一位有錢的收藏家,更高等級的茶葉每克售價高達1000美元)。時機至關重要,甚至精確到小時。
茶葉行家 Tea Trekker 的共同所有人兼作家鮑勃·海斯說:“由於氨基酸濃度和化學成分的變化,茶葉的味道可能會從早上到下午發生變化。這真的是一種非常細微的事情。”
然而,背景氣候變化開始在更大程度上影響雲南茶葉的品質,而不僅僅是在微觀層面上。
佛羅里達大學的人類學家裡克·斯特普說:“在過去的10到15年裡,中國這些小規模有機生產的茶葉價格飛漲。正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他們正在看到氣候變化的一些影響。氣候正在改變人們生產茶葉的方式,它正在改變茶葉的質量,人們正在注意到質量的變化。”
斯特普是一個 研究人員聯盟 的成員,他們的目標是探索迄今為止尚未探索的氣候變化對雲南地區著名茶葉的影響。
他們的早期研究結果表明,雲南的平均日降水量在雨季有所下降,在旱季有所增加,儘管雲南各地存在很大差異。到本世紀中葉,在高溫室氣體排放情景下,氣候模型表明,這種趨勢可能會逆轉,旱季春茶採摘期間的降雨量總體略有減少,而季風季節採摘期間的降雨量略有增加。
為了預示未來,最近潮溼的季風條件導致茶葉產量增加了50%,但同時導致賦予雲南茶葉獨特風味的某些化合物減少了50%,實際上是稀釋了茶葉。
科林·奧裡安斯,塔夫茨大學的生物學家,正在幫助領導該專案,他正在牽頭分子研究。奧裡安斯、斯特普和其他參與研究的研究人員也將坐下來品嚐偶爾的一杯茶(沒有烤餅),以觀察這些分子變化如何轉化為每個人都能理解的東西:茶葉的味道。
跟蹤年復一年的變化不一定會揭示氣候變化的化學原理,但它將建立一個關鍵的基線,用於衡量未來的變化,併為農民和茶葉買家提供另一條資訊,讓他們瞭解特定年份的預期情況。
除了氣候資料,斯特普和奧裡安斯還一直在採訪農民,瞭解他們對降雨的看法。他們迄今為止採訪的大多數農民都注意到,降雨變得更加難以預測,氣溫在他們的一生中有所上升,其中前者對茶葉質量的影響最大。其中一些可能與緬甸邊境地區的森林砍伐有關,但溫室氣體排放增加也可能發揮了作用。
變化的世界
雲南與印度阿薩姆邦地區相隔600多英里,兩地的景觀截然不同。廣闊的茶園在布拉馬普特拉河洪泛區延伸,遮蔭樹經常打破平坦的地平線,以保護工人和茶樹免受炎熱的熱帶陽光照射。
較低的海拔和熱帶緯度確保了阿薩姆邦幾乎全年溫暖潮溼,印度季風帶來了夏季的暴雨。溫暖的氣候意味著,佔全球茶葉產量17%的阿薩姆紅茶,正處於茶葉生長範圍的邊緣,在那裡已經感受到了氣溫上升的影響。
比格斯說:“中國的茶葉大多是高地茶,所以最佳溫度在13°-30°C(55°-86°F)之間。在這裡,由於它是低地茶,因此這裡的溫度上限被突破的頻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高。”
比格斯正在與印度喬拉特的 托克萊茶葉研究所 (TRI)的研究人員合作,研究 氣候變化的哪些方面 將對茶葉產量產生最大的影響。高溫是該地區最明顯的聯絡,但印度季風的變化也在影響植物。
最近的研究表明,印度季風正被 更強烈的溼潤期 所打斷,這可能會使植物澇漬,導致根腐病。
比格斯和她在阿薩姆邦的同事尼拉德里·古普塔也在分析溫度和溼度的相關資料,並將其與特定季節的茶葉產量進行比較,以梳理出目前哪些氣候因素在影響產量方面起著最大的作用,以及未來可能會怎樣。
從此,他們可以針對未來如何應對這些氣候影響提出具體建議,特別是對於生產約佔阿薩姆邦茶葉三分之一的小農戶而言,他們可能沒有該地區大型茶葉生產企業那樣的資源。
未來論壇的顧問布勞德說:“在印度阿薩姆邦,不可預測的降雨以及應對這種不可預測性是許多茶葉生產商認為的關鍵因素。”
茶葉的未來
布勞德說,除了阿薩姆邦之外,根據她與種植者、買家和貿易商進行的“茶葉2030”專案調查,氣候變化已成為茶葉種植者最關心的問題。他們的擔憂基於近期種植條件的變化以及預測茶葉種植區域未來變化的早期努力。
其中一些努力表明,隨著降水和溫度的變化,某些地方的茶葉產區,特別是東非,到2050年可能會減少多達55%。比格斯和古普塔正在阿薩姆邦進行類似的分析,早期跡象表明,如果升溫持續且不採取適應措施,土地面積將減少,產量將降低。
但是,儘管存在這些威脅,我們仍有理由抱有希望,來自阿薩姆邦和其他地區的茶葉仍然可以成為我們變暖的未來的一部分。
海斯說,像雲南或尼泊爾這樣的山區地形中的小氣候可能有助於保護這些地區的茶葉種植者和買家。
他說:“有朝東南的山坡,也有朝西北的山坡。霧氣和薄霧的進入方式也會對其產生影響。總的來說,如果你是一位茶葉買家,那麼你需要保持警惕並更加關注。在某一年找到好茶可能會更具挑戰性,但總會有人有好茶。”
他還看到了農民如何適應已經變化的條件。在2013年夏天,極端熱浪席捲中國東部,有可能摧毀的不僅是當年的茶葉作物,還有整個地區的茶園。
海斯說:“那裡的農民花時間向那些遇到過類似乾旱或高溫問題的人們瞭解,應該在什麼時候給茶樹澆水,才不會使問題變得更糟。”
海斯說,透過依靠傍晚灌溉和減少受脅迫植物周圍的耕作,農民們得以生產出有限的作物,並防止了植物的大規模死亡,否則這將對農民的生計造成巨大打擊。
去年釋出的一項研究部分地將熱浪與氣候變化聯絡起來。適應那次熱浪以及未來變化的努力,正是農民們需要在全球變暖的世界中繼續生產優質茶葉所需要學習的經驗。幸運的是,這種情況已經在發生了。
斯特普說:“農民們在數百年來的努力確實創造了所有這些茶葉品種和生產方法。這是經驗科學,他們只是在田間實踐並觀察結果。”
本文經 Climate Central 許可轉載。該文章於 2015 年 6 月 4 日首次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