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經海底光纖電纜的數字資訊可能會因氣候變化而受損。
這是英國國家海洋學中心和中佛羅里達大學的科學家在《地球科學評論》雜誌上發表的新研究中提出的觀點。他們發現,極端天氣事件引起的海上和近岸擾動暴露了跨全球電纜網路的“熱點”,增加了網際網路中斷的風險。
對於依賴安全可靠的數字資訊流的政府、私營部門和非營利組織來說,此類中斷造成的損失可能是巨大的。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例如,研究人員寫道,北太平洋熱帶氣旋的加劇正在給臺灣近海的海底電纜帶來壓力,而臺灣的主權正受到中國的威脅,中國聲稱對該島擁有領土權。
研究人員發現,在具有戰略意義的極地地區,冰川和海冰的融化“正在比地球上許多其他地方更快地深刻改變海洋狀況”。
該研究的共同作者、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和建築工程系的副教授托馬斯·瓦爾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我們的分析清楚地強調,在規劃電纜線路和登陸站位置時,需要仔細考慮一系列當地危害以及這些危害如何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
這些發現來自對海底電纜基礎設施及其應對氣候變化脆弱性的同行評審資料集的分析。該研究的其他合作者包括美國地質調查局、南安普頓大學、紐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和國際電纜保護委員會。
研究人員寫道:“我們發現,由於氣候變化,全球海洋狀況極有可能發生變化,但氣候變化、自然過程和人類活動之間的反饋和聯絡通常很複雜,導致地理變異性很高。”
作者表示,海平面上升將特別加劇這些風險,因為海平面上升會增加災害的嚴重程度,產生新的危害,並將危害風險轉移到新的區域。
與此同時,全球海底電纜網路持續擴張。來自 TeleGeography 公司的即時資訊顯示,從美國到歐洲和亞洲,存在著龐大的跨大西洋和跨太平洋線路網路。其他大陸,如南美洲和非洲,也被海底電纜環繞,這些電纜在數千個互連點連線到海岸線。
作者寫道,雖然破壞海底電纜的自然災害“數量少於與人類活動相關的災害”,例如海底捕魚或船舶拋錨撞擊,但自然災害造成的電纜損壞事件“可能會同時損壞大片區域的多個電纜系統,使整個地區與外界隔絕”。
紐約大學媒體、文化與傳播學副教授、《海底網路》一書的作者妮可·斯塔羅謝爾斯基指出,如今的海底電纜在建造和鋪設時更加註重災害風險。但許多電纜站是海底電纜上岸後的終端,“是在建造者心中尚未考慮氣候變化時建造的”,她在加拿大網站 Open Canada 上寫道。
2021 年,由行業和政府官員組成的國際電纜保護委員會發布了一份關於保護和提高海底電信電纜彈性的“最佳實踐”檔案。其建議之一是在極端事件期間分散電纜基礎設施,以提供冗餘和備份措施。
該委員會還在 2009 年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釋出了一份報告,稱海平面上升可能會加劇陸上沿海電纜設施的侵蝕和增加洪水風險。
報告稱,在颶風和颱風區,強風暴“不僅會襲擊海岸,還會透過形成侵蝕性水流和海浪來影響大陸架海底的穩定性”。這種作用可能會使電纜更多地暴露於磨損或懸浮在海底之上,並可能引發海底滑坡和更大的濁度。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國家海洋學中心的研究員邁克·克萊爾表示,科學家和工程師必須評估可能隨著氣候變化出現的新潛在破壞。
克萊爾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許多人認為衛星是主要的通訊手段,但我們對寬度不超過花園軟管的電纜的依賴讓他們感到驚訝。但衛星根本沒有足夠的頻寬來支援現代數字系統。“雲”不在天上——它在海底。”
轉載自E&E 新聞,經 POLITICO, LLC 許可。版權所有 2023 年。E&E 新聞為能源和環境專業人士提供重要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