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球麥地那龍線蟲病例降至126例

前總統吉米·卡特的運動推動麥地那龍線蟲更接近根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經過30年的運動,2014年全球已知僅有126人感染了水源性麥地那龍線蟲,與1986年的350萬例相比大幅下降。 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麥地那龍線蟲病可能成為繼天花之後歷史上第二種被根除的疾病。 這將是第一個被消滅的寄生蟲病,也是第一個在不使用疫苗或藥物的情況下被戰勝的疾病。

前總統吉米·卡特週一在紐約市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宣佈了臨時年終統計數字。 他的非營利組織卡特中心自1986年以來一直領導著根除這種害蟲的運動。 那時,麥地那龍線蟲遍佈非洲中部和亞洲的21個國家。


“我第一次看到麥地那龍線蟲是在迦納的一個小村莊。 該村莊總共有約400人,其中三分之二的人患有麥地那龍線蟲,”卡特在博物館的新聞釋出會上說。 今天,迦納已沒有麥地那龍線蟲,卡特中心統計南蘇丹僅有70例,馬裡有40例,查德有13例,衣索比亞有3例。 “我們希望在未來幾年內,世界任何地方都不會再有麥地那龍線蟲病例,”卡特說。

與大多數疾病不同,麥地那龍線蟲病是根除的理想候選疾病,因為它僅在人類飲用含有線蟲(蛔蟲)麥地那龍線蟲幼蟲的受汙染水源時才會傳播給人類。 卡特中心衛生專案副總裁唐納德·霍普金斯在博物館組織的小組討論中說:“如果你能阻止這種情況,你就能阻止感染。”

該中心的策略很簡單:教育高危人群瞭解這種蠕蟲,並分發過濾器,供居民用於去除飲用水中的寄生蟲。 過濾器範圍從覆蓋50加侖桶的佈網到遊牧民族可以戴在脖子上啜飲水的雪茄大小的細管過濾器。

如果攝入,幼蟲會在宿主的胃或腸道內生長一年。 當成年雌性蠕蟲準備產卵時,它必須離開宿主尋找水源。 該中心的專案支援主管克雷格·威瑟斯說:“這就像鮭魚洄游——雌性蠕蟲試圖在死亡前將卵排出到水中。” 然後,這條一米長的蠕蟲會到達皮膚表面,並以緩慢而痛苦的方式突破皮膚,通常持續30多天。 很多時候,受害者會無意中透過在傷口上潑水以緩解疼痛,併為其提供沉積卵並重新開始迴圈的機會,從而幫助蠕蟲感染他人。

威瑟斯估計,在運動早期追蹤的患者中,約有一半攜帶不止一條蠕蟲——在極少數情況下,一個人可能攜帶50到80條。 只有在蠕蟲開始從內部穿透皮膚之前,受害者才可能出現包括髮燒、痠痛和腫脹在內的症狀,並意識到自己被感染了。 許多受害者在蠕蟲出現時會將其纏繞在棍子上,儘管這種方法通常只能將蠕蟲的移除速度加快幾天。

世界衛生組織宣佈,自最後一例已知病例發生三年後,一種疾病被正式根除。 為了鼓勵患者前來接受治療和監測,該中心為報告麥地那龍線蟲病例提供100美元的獎勵,卡特說這相當於一些村民幾個月的工資。 霍普金斯估計,迄今為止,根除工作已耗資3.5億至4億美元。 “對於剩下的126例病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霍普金斯說。 剩下的少數感染通常發生在最偏遠或最具挑戰性的地區——例如,馬裡伊斯蘭武裝分子與反恐部隊之間持續的衝突使得公共衛生倡導者難以在該地區安全地工作。

卡特的訪問安排在今天博物館“倒計時歸零”特別展覽開幕之前,該展覽的重點是消除和根除疾病的可能性,包括麥地那龍線蟲、河盲症、瘧疾和埃博拉——後者因其透過如此多種動物(包括果蝠、黑猩猩、豪豬和羚羊)傳播給人類而面臨巨大挑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