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全球氣候變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連續第三年保持平穩。
國際能源署宣佈,排放暫停尤其值得注意,因為它發生在在全球經濟增長的情況下。這是一個跡象,表明隨著其他能源的上線,碳排放正在與經濟“脫鉤”。
研究人員測量到 2016 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 321 億公噸,與前兩年持平。即使全球經濟增長了 3.1%。國際能源署表示,停滯的原因是可再生能源的增長、更多地從煤炭轉向天然氣、能源效率計劃的改進以及更多核設施的上線。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國際能源署執行幹事法提赫·比羅爾表示,這也是一個積極的訊號,表明人類可以採取切實的努力來遏制碳排放,而不會損害經濟增長。
比羅爾在一份宣告中說:“在全球經濟增長的情況下,這三年排放量的持平表明一種新興趨勢,這當然是值得樂觀的理由,即使現在說全球排放量肯定已經達到峰值還為時過早。” “它們也表明市場動態和技術進步很重要。”
美國和中國的排放量均有所下降,歐洲則保持平穩。這是因為美國和中國增加了天然氣的使用量並減少了煤炭的使用量。主要城市危險的霧霾水平也迫使中國政府打擊空氣汙染。
在美國,排放量下降了 3%,降至 1992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而經濟增長了 1.6%。在中國,排放量下降了 1%,而經濟增長了 6.7%。該國還擴大了電網對水電、風能和核能的依賴。
國際能源署稱,更重要的是,中國和印度在天然氣方面都具有巨大的潛力。天然氣約佔世界能源供應的四分之一,但在中國僅佔 6%,在印度僅佔 5%。
挪威奧斯陸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的高階研究員格倫·彼得斯表示,排放量連續三年沒有增長是值得注意的,但需要轉變為下降。他說,最終目標是實現零排放,而實現該目標只剩下大約 50 年的時間。
他說:“這是一個有意義的良好開端,一些蹣跚學步;我們開始轉身並著眼於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如果排放量要下降,它們首先必須趨於平穩,所以這是第一步,因此重要的是要確保它們不再開始上升。接下來是專注於確保它們下降。”
二月成為 137 年來第二熱的二月
碳排放量(主要是人類消耗化石燃料產生的)正在穩步溫暖地球。根據主流氣候科學,限制碳排放是阻止氣候變化最壞影響的唯一途徑。
研究人員反覆表示,即使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採取重大行動來降低碳排放,也可能為時已晚。國際能源署表示,排放增長的暫停對空氣汙染是積極的,但仍不足以阻止全球氣溫上升 2 攝氏度。
事實上,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和美國宇航局週五宣佈,2017 年 2 月是 137 年有記錄以來第二熱的二月,僅次於去年。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資料,全球平均氣溫比 20 世紀 53.9 華氏度的平均氣溫高出 1.76 華氏度。今年冬天總體而言也是有記錄以來第二溫暖的冬天,僅次於去年。
與此同時,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繼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即使化石燃料排放量趨於平穩,大氣中的碳含量仍在持續增長。這是因為大氣中還有其他二氧化碳來源,包括融化的凍土帶和變暖的海洋,而且還因為即使減少排放,二氧化碳也會在大氣中停留一段時間。
關於碳排放量趨於平穩的訊息是在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宣佈全球碳排放量已達到歷史新高幾天後釋出的。去年在夏威夷莫納羅亞基線大氣觀測站測得的二氧化碳濃度為百萬分之 405.1。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稱,這增加了百萬分之 3,並且使二氧化碳連續五年增加至少百萬分之 2,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增長速度。
斯克裡普斯二氧化碳計劃主任兼溫室氣體專家拉爾夫·基林說:“這突顯了我們正以多快的速度走向高二氧化碳世界,二氧化碳每年都在上升,但這並不是說情況保持不變;而是走向一個截然不同的未來的道路。” “正如我們基本上處於化石燃料燃燒的創紀錄水平一樣,二氧化碳速率也逐年創紀錄也就不足為奇了。”
經 E&E News 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 E&E 在 www.eenews.net 提供有關重要能源和環境新聞的每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