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長頸鹿遭遇“無聲滅絕”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非法捕獵和農田擴張,它們的數量減少了多達40%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週四釋出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報告稱,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非洲長頸鹿的數量已經減少了多達40%,這種“無聲滅絕”的驅動因素是非法捕獵和非洲農田的擴張。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編制的這份名單顯示,這種世界最高的陸地生物的數量從1985年估計的15.2萬至16.3萬隻減少到約9.8萬隻。

紅色名錄首次將長頸鹿在當前趨勢下的滅絕風險等級評為“易危”,此前的評級為“無危”。報告稱,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地區長頸鹿數量的急劇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引起注意。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購買訂閱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長頸鹿專家朱利安·芬尼西在一份宣告中表示:“雖然長頸鹿在野生動物園、媒體和動物園中很常見,但人們——包括環保主義者——並沒有意識到這些雄偉的動物正在經歷一場無聲的滅絕。”

據由科學家、政府和活動家組成的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稱,長頸鹿面臨的風險來自農田擴張以養活不斷增長的人口,以及為了獲取肉類而進行的獵殺,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南蘇丹等衝突地區。

紅色名錄負責人克雷格·希爾頓-泰勒告訴路透社:“人們正在爭奪越來越少的資源,而動物的處境更加糟糕……尤其是在內亂的情況下。” 他說,乾旱和氣候變化是加劇因素。

在名單上的其他變化中,以模仿人類語言而聞名的非洲灰鸚鵡的風險等級被評為瀕危,比之前的易危等級更糟。為寵物貿易而進行的誘捕導致其數量下降。

該名單還發現,在700多種新評估的鳥類中,有11%面臨滅絕的風險,例如哥倫比亞的安蒂奧基亞鷦鷯,它正受到水力發電大壩的威脅。

少數物種的狀況與趨勢相反,正在恢復——保護工作減少了包括亞速爾牛雀、聖赫勒拿鴴和塞席爾白眼鳥在內的鳥類的威脅。

作為動物和植物風險的主要全球權威機構,紅色名錄稱,近幾十年來評估的85604個物種中,有24307個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

聯合國的研究表明,人為威脅,主要是自然棲息地的喪失,可能預示著自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以來最嚴重的滅絕危機。

(Alister Doyle報道;Mark Heinrich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