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盜龍:似鳥非鳥,似恐龍非恐龍,謎一般的生物

它可能有羽毛也可能沒有,但它肯定有一個無齒的喙——並且身高超過16英尺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巨盜龍 erlianensis 身高超過16英尺(五米),體重達一噸半,或約1400公斤。這種巨大的類鳥恐龍頭部有一個無齒的喙,尾巴短小以保持平衡,身長超過26英尺(八米)。生活在6500多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這種大型鳥類先驅使從始祖鳥到現代麻雀的看似逐漸縮小的演化譜系變得複雜起來。

北京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古生物學家徐星及其同事在中國中北部戈壁沙漠的二連盆地勘探化石時發現了這種動物。根據其體型,古生物學家最初將其歸類為暴龍譜系的一員,但喙、腿和其他骨骼的碎片表明,它更恰當地屬於竊蛋龍類群,而此前竊蛋龍類群是由僅重幾磅的小型帶羽毛生物組成的。“它是已知最大的有喙恐龍,”徐星說。紐約市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馬克·諾瑞爾補充說:“當我看到它時,我簡直驚呆了,因為它太大了。”

這一發現使鳥類從恐龍的進化譜系變得更加複雜。“從高階獸腳亞目動物中逐漸演化出越來越小的生物,最終趨向於鳥類,”諾瑞爾說。但是,“在某些物種起源並脫離鳥類譜系之後,你就會看到次生巨型化現象。”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沒有人能確切地說出原因。“體型大有一些優勢,例如捕食者較少,以及擁有小型動物無法獲得的更多食物資源,”徐星指出。但他補充說,早期竊蛋龍類,這種動物的祖先,“是最小的恐龍之一。”

“也許這與環境有關,”諾瑞爾推測。“這只是開始理解這種動物進化動態的初始階段。”

根據自然雜誌上發表的詳細介紹該發現的論文,巨盜龍已經被證明非常奇特。它具有在恐龍中從未觀察到的脊狀肱骨(上臂骨),以及巨大的但類似鳥類的股骨(大腿骨)。“也許它具有某種類似鳥類的奔跑機制,”徐星說。諾瑞爾補充說:“我們不知道這會帶來什麼生物力學優勢。但我不認為它能以如此大的體型跳躍。”

目前還不清楚這種生物是否長有羽毛,儘管徐星推測它像其譜系中的大多數其他動物一樣長有羽毛。如果是這樣,它將是迄今為止已知最大的帶羽毛動物,是大約800萬年前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斯特頓雷鳥質量的三倍。“當然,幼崽肯定必須長有羽毛,直到它們達到與環境的熱調節,”諾瑞爾指出。

那麼,這種史前“大鳥”吃什麼呢?這又是另一個謎,因為這種動物的下顎沒有牙齒,頭部小而頸部長(草食動物的常見特徵),但也有鋒利的爪子(肉食動物的常見特徵)。“[它]可能是雜食性的,”徐星說。諾瑞爾補充說:“許多沒有牙齒的動物,如鷹和隼,都是非常高效的食肉動物。” 恐龍和鳥類祖先的世界似乎與它們後來的後代一樣多樣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