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巨型樹棲食椰子鼠類物種

這項發現是多年來尋找這種難以捉摸的生物的結果

 新巨鼠物種Uromys vika的插圖。

Velizar Simeonovski 菲爾德博物館

2010年,Tyrone Lavery首次前往索羅門群島時,聽說了關於瓦努古島上一種奇怪齧齒動物的傳聞。 據當地人說,這種巨鼠生活在熱帶雨林樹冠中,可以用牙齒咬開椰子。

瓦努古島位於澳大利亞西北約1000英里處,在由900多個島嶼組成的群島的西端。 “維卡”(vika)是這種生物的當地名稱,顯然曾經非常常見,以至於出現在瓦努古兒童歌曲和童謠中。 科學家至少從1990年代初期就開始從當地人那裡聽說過這種老鼠,但這些研究人員從未見過一隻。

為了確定這種齧齒動物是否為新物種,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的哺乳動物學家 Lavery 所要做的就是找到一隻。 事實證明,這比聽起來更困難。 “我們放置了相機陷阱,在樹上放置了[哺乳動物]陷阱,搜尋了空心樹[和]使用聚光燈,” 他說,他指的是一種野生動物調查方法,即使用手電筒探測夜間動物眼睛反射的光線。 除了單塊齧齒動物糞便外,“我們一直未能找到任何跡象,”他說。“直到現在。”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扎伊拉保護區的野生動物巡護員 Hikuna Judge 恰好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當時他發現並捕獲了一隻從倒下的樹木中逃竄的大型齧齒動物。 當地長老證實,這種生物確實是神秘的維卡,並且在將該標本與其他已知的鼠類進行比較後,Lavery 證實該物種從未被科學記錄過。 Lavery 和 Judge 於週三在《哺乳動物學雜誌》上宣佈了他們的發現並描述了這個新物種。 他們以其當地名稱將其命名為Uromys vika

這種奇特的生物是 80 多年來第一個被描述的新索羅門群島齧齒動物。 索羅門群島的生態學家 David Boseto 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說,如果不是 Lavery 與當地土著社群合作進行研究,這一壯舉很可能是不可能實現的,這突顯了將當地知識納入科學發現過程的重要性。

與 200 克(7 盎司)的常見褐家鼠不同,這種生物重達近 1 公斤(2.2 磅),從鼻子到尾巴長 46 釐米(18 英寸)。 它用牙齒在椰子中挖洞,以獲取裡面的果肉和汁液。 瓦努古巨鼠——這種生物的俗稱——據推測生活在樹冠中,以水果和堅果為食,標本和糞便樣本的分析表明了這一點。 它佔據了其他熱帶雨林中體型相似的哺乳動物(如負鼠或小型猴子)所佔據的生態位。 它唯一的自然捕食者是猛禽,如所羅門海雕。 老鼠還必須應對野貓的威脅,野貓是 Lavery 的相機陷阱中最常出現的動物,這是一種令人懷疑的榮譽。

但是人類構成了最大的威脅。 “像索羅門群島的大多數島嶼一樣,超過 90% 的土地仍然由當地土著人民擁有,” Lavery 在談到瓦努古島時說。 那裡的人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在花園裡種植蔬菜,在珊瑚礁上捕魚,在熱帶雨林中狩獵。 但是,外國木材公司已開始用幾乎無法抗拒的經濟報價來誘惑當地社群,以換取伐木權。 結果,樹棲瓦努古巨鼠似乎完全從島上遭受大規模伐木的地區消失了。

老鼠啃咬過的堅果。 圖片來源:Tyrone Lavery 菲爾德博物館

然而,對於這種大型齧齒動物來說,也有好訊息。 扎伊拉保護區包括熱帶雨林內的三個區域。 每次只允許在一個區域進行狩獵,這使得無獵區內的生物多樣性有幾年的時間恢復,然後才再次開始開發。(老鼠本身不被獵殺,但透過輪換狩獵區,社群確保熱帶雨林的所有居民都有機會從人類活動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中恢復過來。) 扎伊拉社群迄今為止一直抵制伐木公司的入侵。 因此,該保護區是島上為數不多的老鼠繼續生存的地方之一。 研究人員認為,該物種應被指定為“極度瀕危”,部分原因是其本已很小的棲息地繼續消失。

如果不是 Lavery 的堅持和 Judge 的意外發現,維卡可能在被科學描述之前就已經消失了。 現在,Lavery 已將其物種探索轉移到附近的馬拉伊塔島,當地人在那裡告訴他一種他們稱之為猴面蝙蝠的蝙蝠。 “它可能已經滅絕了,”他說。 但他無論如何都在尋找它。

Jason G. Goldman is a science journalist based in Los Angeles. He has written about animal behavior, wildlife biology, conservation, and ecology for 大眾科學, Los Angeles magazine,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Guardian, the BBC, Conservation magazine, and elsewhere. He contributes to 大眾科學's "60-Second Science" podcast, and is co-editor of Science Blogging: The Essential Guide (Yale University Press). He enjoys sharing his wildlife knowledge on television and on the radio, and often speaks to the public about wildlife and science communication.

More by Jason G. Goldm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