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巨型小行星灶神星可能在其表面之下埋藏著冰。
灶神星是太陽系中第二大的小行星,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直徑 530 公里(330 英里),有時在地球上肉眼可見。唯一更大的小行星是穀神星,它也被歸類為矮行星。
美國宇航局的黎明號探測器於 2011 年至 2012 年繞灶神星執行,以更多地瞭解這顆小行星,並可能瞭解太陽系的組成。[巨型小行星灶神星在新光芒中閃耀(影像)]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研究結果表明,灶神星具有類似地球的洋蔥狀結構,分為外殼、中心核和兩者之間的地幔層,並且有跡象表明灶神星曾經擁有磁場。
根據這項新研究的研究人員的說法,以前的研究認為灶神星表面任何粗糙之處主要是由於偶爾與其他小行星撞擊造成的隕石坑。然而,來自黎明號的新資料顯示,這種變化的一部分可能歸因於灶神星表面下埋藏的冰。
研究人員分析了灶神星上大片的平滑地形。他們發現這些區域經常含有高濃度的氫,而氫通常是在太陽輻射分解水分子時看到的。
該研究的共同作者、洛杉磯南加州大學的行星科學家 Essam Heggy 說:“我們認為,埋藏的冰融化對地表的改造可能是造成這些區域光滑的原因。埋藏的冰可能在撞擊後被帶到地表,導致受熱的冰融化並穿過裂縫到達地表。”
研究人員指出,黎明號的其他資料表明灶神星上可能存在冰。例如,2015 年的一項研究在小行星上發現了溝壑,這些溝壑可能是由灶神星表面短暫的水流雕刻而成。
Heggy 在接受 Space.com 採訪時說:“在灶神星上看到更多地表冰的證據令人驚訝。人們原本預計灶神星是一個乾燥的星體。”
Heggy 說,這些發現表明,冰可能以更大的規模存在,“並且可能在灶神星的演化過程中發揮了比之前認為的更重要的作用。”
科學家們希望分析穀神星,看看是否有類似的發現。Heggy 說,更多地瞭解小行星上冰的存在“對於理解太陽系中富水物質的運輸和演化至關重要”。
科學家們在 9 月 12 日線上發表了他們的詳細發現,該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編輯推薦
版權所有 2017 年 SPACE.com,Purch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本材料不得出版、廣播、重寫或再分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