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自己:精神分析背後的原理

心理動力療法曾被漫畫化地描繪為自我沉溺,但研究表明它具有強大的益處

傑弗裡(不是他的真名)前來接受治療,主訴患有抑鬱症、焦慮症和與人相處困難。他在工程部門的同事抱怨他“不合群”,他的妻子認為他冷淡且吹毛求疵。除此之外,無論事情進展多麼順利,他都始終懷有一種持續的恐懼感。

我同意傑弗裡的看法,即他的恐懼似乎與他生活中實際發生的任何事情都不成比例,並暗示這可能與我們兩人都沒有立即意識到的事情成比例。我請他告訴我關於他自己的情況。在其他事情中,我瞭解到他的父親是一個酗酒者,會毫無預警地攻擊,這迫使傑弗裡早年離家。

傑弗裡告訴我他不幸的過去是一回事,但很快這種舊的關係模式就活靈活現了,因為傑弗裡開始對我做出反應,好像我是一個不可預測的、憤怒的對手。在意識上,他認為我是全心全意為他著想的盟友。然而,他似乎總是準備“保護”自己,抵擋我,好像他期望我會利用他對我說的話來對付他。他的反應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於他沒有意識到這些反應是不尋常的。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並沒有將傑弗裡的態度視為障礙。相反,與我重溫這種關係模式是他康復的關鍵。我會經常指出傑弗裡的反應好像我是敵人,他也逐漸開始注意到這一點。在那些時刻,他的想法和感受經常轉向他的父親。我幫助他將這些點連線起來:“當你向父親尋求幫助時,他羞辱了你。也許你的一部分期望從我這裡得到同樣的待遇。” 傑弗裡開始與舊的情緒聯絡起來,談論他在父親發怒期間感受到的恐懼。他的恐懼感開始變得有意義——然後慢慢消散。傑弗裡逐漸認識到——不僅僅是在理智上,而且是在情感上真正深入人心地認識到——毆打已經結束了。世界開始感覺不那麼危險,他開始以他以前從未有過的方式讓別人“進入”他的生活。他的工作關係得到了改善,他和他的妻子變得比他們之前認為的任何時候都更加親密。他開始享受他的生活。

幫助傑弗裡的治療方法,被稱為精神分析或心理動力療法,其歷史可以追溯到維也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名的掛著帷幔的書房中的精神分析。但是,今天實踐的心理動力療法與俄狄浦斯情結、陰莖嫉妒和閹割焦慮的世界幾乎沒有相似之處,這些在《紐約客》漫畫和伍迪·艾倫電影中被如此嘲弄。《紐約客》漫畫和伍迪·艾倫電影中被如此嘲弄。患者不會躺在沙發上自由聯想,而一位神秘的治療師則默默地旁觀,他們也不必每週進行四到五次療程,持續數年。

弗洛伊德的遺產不是一個具體的理論,而是一種感性:對精神生活深度和複雜性的欣賞,以及對我們並不完全瞭解自己的認識。這也是對我們不瞭解的東西仍然會在我們的人際關係中表現出來,並可能導致痛苦——或者,在治療關係中,可以被檢查和潛在地重新塑造的承認。

但是,心理動力療法的現代化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了。多年來,精神分析學家幾乎沒有在自己的圈子之外傳播思想,這種自我強加的與學術研究的隔離留下了一個空白,認知行為療法(CBT)應運而生。在這種較新的方法中,治療師專注於具體的問題和容易觀察到的思想和行為,而不是擁抱人們精神生活中混亂、情感的複雜性。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心理學家進行了數千項研究,表明認知行為療法的有效性。這種方法最初似乎承諾快速治癒——這一承諾與想要儘可能少地為精神保健付費的健康保險公司的利益不謀而合。CBT 被描繪成金標準,許多從業者認為心理動力療法是過時且不科學的。但正如我最近在《美國心理學家》(美國心理學會的著名旗艦期刊)上發表的一篇研究綜述中所展示的那樣,心理動力療法不僅被誤解了,而且還被大大低估了。

現實情況是,心理動力療法在嚴格的對照研究中證明了其有效性。不僅如此,研究表明,接受心理動力療法的人在治療結束後實際上仍在繼續進步——據推測,這是因為他們獲得的理解是全域性性的,而不是針對孤立的、一次性的問題。然而,由於錯誤資訊和根深蒂固的利益,這項研究的大部分已被忽視。

增強自我意識
嘲諷精神分析的漫畫數不勝數:沙發上的聖誕老人懺悔道:“我已經不再相信自己了”,或者沙發上的一棟房子告訴冷漠的分析師,“我的泡沫破滅了!” 但漫畫不是現實。心理動力療法是實用的,它可以幫助人們擺脫痛苦。那麼,是什麼讓心理動力療法如此強大呢?透過分析數百小時的實際治療過程錄音,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七個獨特的特徵。

探索情緒。 心理動力治療師鼓勵患者探索他們的全部情感範圍——包括矛盾的情感、令人困擾或威脅的情感,以及他們最初可能無法表達的情感。CBT 從業者可能會透過家庭作業和工作表來回應情緒困擾,或者試圖說服患者非理性思維扭曲了他們的感受。相比之下,心理動力治療師可能會邀請患者進一步探索他們的感受。

檢查迴避行為。 避免令人痛苦或威脅的想法和感受的努力可能是明顯的,例如當患者錯過療程或保持沉默時。它們也可能是微妙的,例如當人們專注於事實和事件而排斥情緒,或者強調外部環境而不是自己在塑造事件中的作用時。心理動力治療師鼓勵患者檢查他們為什麼以及如何避免令人痛苦的事情。

識別重複出現的模式。 有時人們敏銳地意識到痛苦或自我挫敗的模式——例如選擇不可用的浪漫伴侶或在成功在即時破壞自己——但感到無法擺脫它們。有時他們需要幫助才能識別這些模式。

討論過去的經歷。 與識別重複出現的模式相關的是認識到過去的經歷會影響我們對現在的體驗。透過探索早期經歷如何影響當今的認知,心理動力治療師幫助患者從過去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更充分地活在當下。

關注人際關係。 心理動力治療師認識到,精神健康問題往往根植於有問題的人際關係模式。例如,有些人不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因為害怕被拒絕,因此無法滿足這些需求——這是抑鬱症易感性的根源。

檢查患者/治療師關係。在其他療法中,患者對治療師的情緒反應可能被視為干擾。在心理動力療法中,它們是工作的核心。這是因為一個人習慣性的人際關係方式不可避免地也會在治療關係中顯現出來——心理動力治療師將這種現象稱為“移情”。例如,一個在親密關係方面有困難的人可能會努力向治療師敞開心扉,而一個害怕被拒絕的人可能會努力成為一個特別“好”的患者。認識到移情為患者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來重塑舊的模式。

重視幻想生活。 與 CBT 中治療師可能遵循預定議程不同,心理動力治療師鼓勵患者自由地談論他們腦海中出現的任何事情。幻想、夢境和白日夢為他們對希望、渴望和恐懼提供了豐富的資訊來源。

所有成功的療法都必須緩解焦慮或抑鬱等症狀。但心理動力療法的目標更高:它側重於建立核心心理優勢——例如,擁有更令人滿意的人際關係的能力,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能力,以及以更大的自由和靈活性面對生活挑戰的能力。

科學證據
我深入研究了支援心理動力療法的研究,因為我不斷遇到從一種“快速修復”治療轉向另一種治療的患者,但幾乎沒有或根本沒有持久的益處。以我的經驗來看,被宣傳為“經驗支援”的短期療法經常失敗,儘管聲稱它們的益處已得到科學證明。

認知行為治療師也可能納入上述七個特徵中的一些,但程度不如心理動力治療師。他們可能不會鼓勵患者自由發言,而是教授練習或技能。他們不太可能深入探索感受,而更可能關注思想。他們不太可能檢查過去和現在是如何相互關聯的,而更可能關注當前的事件。這些方法通常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因此患者可能會暫時感覺好轉,然後繼續重演導致痛苦的模式。

當我準備我的《美國心理學家》論文時,我對支援心理動力療法的科學證據的強大程度感到驚訝。我在論文中描述的最嚴格的研究之一是由新斯科舍省達爾豪西大學的精神病學家艾倫·阿巴斯領導的,並於 2006 年發表在著名的《科克倫圖書館》上。阿巴斯檢查了持續時間少於 40 次療程的心理動力療法的有效性。他的團隊彙編了 23 項隨機對照試驗的結果——醫學研究人員用來測試新藥的那種精心策劃、嚴謹的研究。這些試驗涉及 1,431 名患有抑鬱症、焦慮症、與壓力相關的身體疾病和其他心理問題的患者。

這種調查被稱為薈萃分析,因為它彙編了許多其他研究的發現。阿巴斯的薈萃分析發現,總體精神病學改善的“效應量”為 0.97。這意味著什麼?效應量衡量治療益處的量。在這種型別的研究中,0.2 的效應量被認為是小的,0.5 是中等的,0.8 是大的,因此阿巴斯發現的益處是巨大的。其他七項薈萃分析,總共包括 160 項研究和廣泛的精神健康狀況,也顯示了心理動力療法的顯著益處。這些研究包括隨機對照試驗(其中將接受治療的患者組與未接受治療的組進行比較)以及評估治療前後同一患者的研究。

相比之下,最近一項(且相當具有代表性)針對抑鬱症和焦慮症認知行為療法的 33 項嚴格開展的研究的薈萃分析顯示,效應量為 0.68。

更耐人尋味的是,阿巴斯的薈萃分析還查看了治療結束後九個月或更長時間進行的患者評估。效應量從 0.97 增長到 1.51。現在,這令人震驚。事實上,六項獨立的薈萃分析報告了來自隨訪評估的資料,所有分析都顯示益處在治療結束後持續增長。這種持續的改善表明,心理動力療法啟動了導致持續變化的心理過程。

秘密成分
治療不是您吞下就能感覺更好的藥丸;這是一個微妙而複雜的過程,反映了患者和治療師獨特的個人品質和互動。治療師和患者之間的關係——治療師稱之為“工作聯盟”——對於成功至關重要。

在 1996 年的幾項研究中,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心理學家路易斯·卡斯通蓋及其同事發現,當工作聯盟牢固,並且治療使患者走上深入自我檢查的軌道,從而意識到以前無意識的感受和意義時——心理動力療法的核心原則——抑鬱症患者的病情改善更多。

相比之下,試圖改變消極想法——CBT 的基本特徵——實際上預測了更糟糕的結果。

在一項截至撰寫本文時仍在《心理治療:研究、理論、實踐和培訓》雜誌上發表的研究中,領先的心理治療師和研究人員聯手詢問:治療中發生什麼有助於或阻礙進展?在 18 個月的時間裡,患者和治療師在每次療程後分別填寫卡片,描述令人難忘的互動。根據治療師和患者的一致說法,最有幫助的干預措施是那些產生情感而非僅僅是智力上的洞察力的干預措施。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鑑於該領域對認知行為療法的本能認可——20 世紀 90 年代後期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已故心理學家恩里科·瓊斯進行的研究。他的團隊分析了數百個治療過程的錄音,包括心理動力療法和 CBT。他們發現,治療師越是利用關鍵的心理動力學原則,例如解決患者的迴避或防禦、探索情緒和幻想、識別重複出現的主題以及討論治療關係,患者的情況就越好——在心理動力療法和認知行為療法中都是如此。相比之下,使用 CBT 的基本方法,例如教授技能和策略或佈置家庭作業,則沒有顯示出益處。

換句話說,當 CBT 成功時,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治療師偏離了他們的官方劇本,做了心理動力治療師所做的那種事情。

最終,人類心理學有一些基本的真理,大多數人都能憑直覺理解。我們並不完全瞭解自己;我們不瞭解的東西可能會導致痛苦;自我意識是有益的。

心理動力療法基於這些真理,並已科學地證明了其益處。學術研究人員是時候檢查他們對真理的抵制了。

(延伸閱讀)

  • 《叔本華的豪豬:親密關係及其困境》。黛博拉·盧普尼茨。基礎書籍,2002 年。

  • 《精神分析心理療法:從業者指南》。南希·麥克威廉姆斯。吉爾福德出版社,2004 年。

  • 《心理動力心理療法的療效》。J. 謝德勒,載於 《美國心理學家》,第 65 卷,第 2 期,第 98–109 頁;2010 年 2 月/3 月。

SA Mind Vol 21 Issue 5本文最初以“瞭解自己”為標題發表於SA Mind 第 21 卷第 5 期(),第 52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1110-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