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如何讓人們走出汽車,騎上腳踏車這種更可持續的交通工具,一直困擾著有環保意識的城市規劃者。儘管過去幾年,街道上劃設的腳踏車道和無汽車“綠色通道”增加了騎車人數,但根據多項研究,以腳踏車為交通工具的人口比例仍然不到 2%。一項新興的研究表明,要提高騎腳踏車出行率,一個更有效的策略可能是提出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女性想要什麼?
在美國,男性騎腳踏車的出行次數至少是女性的兩倍。這一比例與歐洲國家的腳踏車騎行情況形成鮮明對比,在歐洲國家,城市腳踏車騎行是一種生活方式,女性騎車人數與男性大致相當,有時甚至更多。在荷蘭,27% 的出行方式是腳踏車,其中 55% 的騎車者是女性。在德國,12% 的出行方式是腳踏車,其中 49% 是女性。
“如果你想知道城市環境是否支援腳踏車騎行,你可以忘掉所有詳細的‘腳踏車友好指數’——只需測量一下女性騎車者的比例即可,”澳大利亞墨爾本迪肯大學高階講師、多項關於腳踏車騎行和性別差異研究的作者簡·加拉德說。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延續下去。
女性被認為是腳踏車友好型城市的“指示物種”,原因有幾個。首先,犯罪學和育兒等不同學科的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厭惡風險。在腳踏車騎行領域,這種風險厭惡轉化為對安全腳踏車基礎設施的更高需求,以此作為騎行的先決條件。女性還承擔了大部分的育兒和家庭購物,這意味著這些腳踏車路線需要圍繞實際的城市目的地進行組織,才能發揮作用。
“儘管我們希望性別角色不存在,但它們仍然存在,”波特蘭州立大學交通和規劃研究員詹妮弗·迪爾說。迪爾解釋說,解決女性對安全和實用性的擔憂“將大大有助於”增加騎腳踏車的人數。
到目前為止,很少有城市迎接這一挑戰。羅格斯大學城市規劃教授、長期腳踏車研究學者約翰·普徹指出,在美國,大多數腳踏車設施都由街道上的腳踏車道組成,這需要人們在車輛擁堵的交通中騎行。而當城市確實安裝了受交通保護的非街道腳踏車道時,它們幾乎總是沿著河流和公園,而不是沿著通往“超市、學校、日託中心”的路線,普徹說。
儘管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在研究歐洲的腳踏車基礎設施,但他們只是剛剛開始研究美國的情況。在去年進行的一項研究中,迪爾研究了不同型別的腳踏車設施對腳踏車騎行的影響。該專案使用 GPS 定位來記錄波特蘭的個人腳踏車出行,將最短路線與騎車人實際到達目的地的路徑進行了比較。女性不太可能嘗試街道上的腳踏車道,而更可能繞道使用“腳踏車林蔭大道”,即具有特殊交通緩和腳踏車功能的安靜住宅街道。“女性更頻繁地偏離最短路線,”迪爾說。
其他資料也支援這些發現。在紐約市,男性騎腳踏車的人數是女性的三倍。然而,一項腳踏車計數發現,中央公園的一條非街道腳踏車道上有 44% 的女性騎車者。“在同一個城市裡,你會發現性別比例存在巨大差異,”普徹評論道。
研究人員警告說,僅靠良好的基礎設施並不能提高女性的腳踏車騎行率。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環境科學教授蘇珊·漢迪說,在以汽車為主導的文化中,“態度變數”也發揮著作用。在即將發表在《交通研究記錄》上的一項調查中,漢迪發現,“舒適性”和“需要汽車”是影響女性腳踏車騎行率的重要因素——但對男性而言則不然。“需要汽車”可能與女性經常承擔的家庭雜務有關,漢迪說,部分可以透過外展計劃來解決,這些計劃表明女性可以“像跳上汽車一樣跳上腳踏車”。
一些市政當局開始實施旨在擴大腳踏車騎行人群的“第二波”戰略。在波特蘭這個以城市腳踏車騎行而聞名的城市,一項“女性腳踏車”計劃針對諸如修理爆胎等問題。該市還在建設其第一條腳踏車專用道——一種歐式腳踏車道,與汽車和行人隔離。在全國範圍內,州政府和聯邦政府資助的“安全上學路線”計劃正在為孩子們建立實用的腳踏車路線,這樣他們就不必由父母開車接送。
紐約市可能走在前列,該市最近安裝了約五英里的交通保護腳踏車道。這要歸功於新的交通運輸局局長珍妮特·薩迪克-汗,她正在顛覆該部門長期以來對卡車和汽車的關注。普徹評論道:“一位女性腳踏車騎行者成為了交通運輸局局長,美好的事情開始發生了。”
注:本文最初以標題《換擋》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