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探針識別出新的加拉帕戈斯龜物種

已知的一組250只動物被發現與它們島上的鄰居在基因上截然不同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在厄瓜多的加拉帕戈斯群島上,一種新的巨龜物種被發現在眾目睽睽之下隱藏著。在聖克魯斯島乾旱內陸地區生活著大約250只動物,研究人員發現它們與該島其他烏龜在基因上截然不同,因此確定它們代表著一個單獨的物種:Chelonoidis donfaustoi

該命名可能會導致對新物種的更強烈保護。其棲息地的一部分受到保護,但新物種的命名可能會促使人們努力阻止農業侵蝕烏龜家園的未受保護部分。

該物種的名稱donfaustoi是為了紀念前加拉帕戈斯國家公園管理員福斯托·萊雷納·桑切斯(Fausto Llerena Sánchez),他的朋友和同事稱他為唐·福斯托(Don Fausto)。唐·福斯托在公園管理烏龜的圈養繁殖計劃,在服務43年後於去年退休。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個人一生都奉獻給了它們,”康涅狄格州紐黑文市耶魯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描述該物種的論文的主要作者阿達爾吉薩·卡科內(Adalgisa Caccone)說。“所有其他[烏龜]物種都是由科學家為科學家或探險家命名的,但沒有一個物種是以厄瓜多人的名字命名的。”

卡科內和她的同事們至少在十年前就懷疑,生活在距離主要種群約20公里的內陸地區的烏龜可能是一個單獨的物種。這個理論最初是由野生動物生物學家湯姆·弗裡茨(Tom Fritts)提出的,他現已從美國地質調查局退休。

兩個種群
弗裡茨說,真正引起他興趣的是兩個種群之間明顯的地理隔離,而不是外觀或形態上的任何差異。“成年烏龜的背上留下了它們的歷史,”他說,“環境效應會產生大量的變異,因此很難根據形態來區分它們。”

因此,他建議卡科內的團隊研究這兩個種群的遺傳學。他們的論文發表在10月21日的《PLoS ONE》上,是十年工作的結晶。它提出了25個線粒體DNA突變,可以可靠地區分這兩個群體。

研究人員還分析了來自兩個群體中51只烏龜的12個高度可變的核DNA區域,稱為微衛星基因座。該團隊發現,當這些基因座按彼此之間的獨特性繪製時,出現了兩個清晰的叢集,分別對應於兩個烏龜種群。“它們非常獨特,”卡科內說。

該團隊利用過去20年收集的數千個樣本,構建了島嶼烏龜的家譜,使他們能夠研究聖克魯斯島兩個物種的歷史。C. donfaustoi的近親完全生活在另一個島嶼聖克里斯托瓦爾島上。“聖克魯斯島被獨立地殖民了兩次,”卡科內說。

瑞士日內瓦大學的保護遺傳學家米歇爾·米林科維奇(Michel Milinkovitch)曾研究過加拉帕戈斯群島的烏龜,他說,分析表明,這些群體與其他被認為是單獨物種的群島烏龜一樣截然不同。(隨著新的發現,加拉帕戈斯群島擁有12種已知的巨龜物種。)

但對於他來說,烏龜是一個新物種,還是僅僅是一個亞種,並不像它作為一個基因上獨特的繁殖種群的地位那麼重要。“物種概念是模糊的,”他說。“隨便你怎麼稱呼它們,我不在乎。重要的是人們意識到存在隱藏的多樣性。”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2015年10月21日首次發表在這裡

Emma Marris is an environmental writer who lives in Oregon.

More by Emma Marris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