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切好的蘋果袋將首次在中西部美國各地的雜貨店貨架上銷售。購買這些蘋果的顧客可以將切片放在外面享用,這要歸功於一項基因工程技術,它可以防止蘋果果肉在暴露於空氣時變褐。
“北極蘋果”是首批被賦予旨在取悅消費者而非農民的性狀的食品之一,它加入了一小部分以完整產品而非配料形式出售的轉基因生物(GMO)行列。自從加拿大薩默蘭的奧卡納根特色水果公司在2003年種植了第一批試驗蘋果以來,實驗室改造的食品種類已經擴大到包括用重組酵母生產的大豆蛋白製成的無肉漢堡、用海鮮幹細胞培育的魚片,以及 使用CRISPR技術編輯基因組的蘑菇 。這些食品中的大多數尚未上市。
現在,許多開發此類食品的小型生物技術公司都在關注北極蘋果的上市,渴望從中找到線索,瞭解消費者將如何看待他們的勞動成果。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如果這種蘋果暢銷,它將為其他產品鋪平道路,”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帕克分校的植物病理學家楊亦農說,他使用CRISPR技術改造了一種抗褐變的蘑菇。他希望有一天能將他的蘑菇授權給商業種植者。
加利福尼亞州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負責生物科學專案的瑪麗·馬克森對此表示贊同。“蘋果不是人們會吃的第一個轉基因生物,但它是消費者可能會重視的第一個,”她說。
當奧卡納根聯合創始人尼爾·卡特於1995年接管他家的果園時,他認真思考了如何贏得美國零食市場。他在澳大利亞找到了答案,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 researchers 弄清楚瞭如何刪除一種編碼酶的基因,這種酶會導致植物細胞在暴露於氧氣時變褐。卡特意識到,抑制蘋果中這種酶的產生可能會讓他出售可作為零食的切片,而無需防腐劑。
直到後來他才意識到,如果要吸引消費者購買,就需要克服美國人對轉基因生物的不信任。奧卡納根隨後對美國蘋果種植大州——紐約州和華盛頓州——的人們進行的調查顯示,約有20%的人對轉基因生物持謹慎態度。但該公司還發現,當人們得知蘋果經過基因改造以沉默褐變基因,然後經過安全測試後,許多人改變了主意。
紐約市一家開發魚類幹細胞魚片的公司 Finless Foods 的聯合創始人邁克·塞爾登同意,提供更多資訊有助於贏得消費者的信任。“我們不會重蹈過去轉基因產業的覆轍,只是將食品投放市場而不進行公眾對話,”他說。“如果我們這樣做,你可以預料到會遭到強烈反對——而且這是有道理的。”
塞爾登看到了北極蘋果和他的魚片之間的相似之處:兩者都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創造的。Finless Foods 已經制作了藍鰭金槍魚魚片的樣品,該公司希望人們會被這種想法所吸引:吃魚而無需擔心過度捕撈、動物屠宰或環境汙染。
但其他人表示,奧卡納根在告知消費者其蘋果的製作方式方面做得還不夠。該公司未在蘋果包裝袋上提及轉基因生物;相反,包裝袋上有一個二維碼——當智慧手機掃描該二維碼時,會連結到線上資訊。“並非每個人都有一部智慧手機,即使你有,你會用它檢查每一件商品嗎?”華盛頓特區倡導組織食品安全中心的科學政策分析師比爾·弗里斯說。他希望蘋果被明確標記為轉基因生物。
對於希望在美國銷售其產品的轉基因或其他實驗室製造食品的開發者來說,消費者反應並非唯一令人擔憂的問題。一個主要的絆腳石是美國的監管流程, 其中涉及聯邦機構的複雜糾纏 ——並且對於許多公司來說,前進的道路尚不明確。美國監管機構對北極蘋果進行了五年的評估才批准其銷售,但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審查了愛達荷州博伊西農業公司 J. R. Simplot 開發的一種非褐變轉基因土豆。
然後是 CRISPR 蘑菇的案例。美國農業部(USDA)在2016年表示,它不會評估這種蘑菇,這種蘑菇是透過使用 CRISPR 刪除一個基因而創造出來的。這似乎掃清了這種真菌進入市場的道路。但楊亦農說, 在《自然》雜誌的新聞團隊報道了美國農業部的決定之後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絡了他,詢問是否可以審查這種蘑菇。“我同意了,因為這會讓消費者安心,”他說。
就投資者而言,監管不確定性可能不如客戶不確定性那樣成為工程食品成功的障礙。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風險投資基金 Data Collective 的合夥人詹姆斯·哈迪曼表示,開發此類食品的公司總可以在其長期計劃中增加幾年時間,以應對監管過程中的曲折。“公眾敘事更難控制,”他說。“我們知道公眾可能會不理性。”
儘管如此,卡特對他的北極蘋果的接受度持樂觀態度。“我們很少再收到說我們是撒旦的電子郵件了,”他談到他的公司時說。“現在有人問我們在哪裡可以買到這種蘋果。”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 2017年11月7日首次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