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表示,一個單一的基因差異可能使人類的克隆過程比綿羊和其他哺乳動物的克隆過程更簡單。根據今天發表在《人類分子遺傳學》雜誌上的一份報告,人類及其靈長類親屬擁有兩個活性複製的名為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I受體(IGF2R)的基因,該基因可防止胎兒過度生長——這經常阻礙動物克隆的努力。非靈長類動物只有一個該基因的功能性複製,這是稱為基因組印記現象的結果,該現象有效地沉默了另一個複製。因此,這些動物更容易患癌症和與克隆相關的併發症。
杜克大學的基思·基利安及其同事使用稱為單核苷酸多型性(SNP)的獨特遺傳標記來測試人類中是否存在印記的IGF2R,並重建了印記基因的進化史。該團隊在人類中沒有發現任何印記的證據。事實上,結果表明,靈長類動物及其最親近的親屬在大約7000萬年前就失去了印記基因。相比之下,包括小鼠、綿羊、牛、豬和負鼠在內的其他哺乳動物仍然攜帶該基因。
基利安評論道:“這是第一個具體的遺傳資料表明,人類的克隆過程可能比綿羊的克隆過程更簡單。” “300個綿羊胚胎中只有一個能存活,而這些胚胎中多達一半會出現大型後代綜合症,這可能會殺死母體和胎兒。由於人類在IGF2R上沒有印記,因此如果克隆人類,預計不會發生胎兒過度生長。”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其他科學家斷言,研究作者的結論存在缺陷,他們指出,其他基因可能導致綿羊克隆中出現的問題。“看來一知半解是很危險的,作者們過度解讀了他們有趣的結果,”克隆綿羊多莉的伊恩·威爾穆特告訴路透社。“我希望這不會被用來鼓勵那些希望克隆人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