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觀點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神經科學家發現了齧齒動物恐懼欺凌者的基因基礎。經常受到體型較大老鼠威脅的小鼠會變得孤僻,甚至害怕性情溫順的老鼠。欺凌行為顯然引發了所謂的腦邊緣多巴胺通路(一個與獎勵和慾望感受相關的腦回路)內基因表達的劇變。結果是 309 個基因的表達增強和 17 個基因的表達受到抑制,其中許多變化在之後持續數週。該通路的關鍵調節因子是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這是一種與抗抑鬱活性相關的化學物質。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奧利維爾·伯頓和他的同事敲除了該回路中這種因子的產生,從而逆轉了大多數由欺凌行為引發的基因表達。然後,這些小鼠接受了陌生鼠,儘管它們反覆受到騷擾。這些發表在 2 月 10 日《科學》雜誌上的發現可能有助於治療抑鬱症和創傷後應激障礙,而社交退縮是這兩種疾病的突出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