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項新的基因研究結果表明,人類至少分三波主要浪潮遷徙出非洲,後來的移民可能與他們遇到的古代人雜交。這些發現今天在《自然》雜誌上公佈,挑戰了一種關於人類進化的流行觀點,該觀點認為,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類取代了歐洲和亞洲的古代居民。
先前旨在檢驗現代人類起源的各種假說的基因分析傾向於集中於單個DNA區域,例如母系遺傳的線粒體DNA。在許多情況下,這些研究的結果被解釋為支援所謂的“走出非洲”替代模型。然而,在新的研究中,華盛頓大學的艾倫·坦普爾頓分析了代表多個不同基因組區域的基因樹,以重建我們物種的進化史。他的結果支援這樣一種情景,即人類譜系最初在大約170萬年前離開非洲,隨後至少又擴張了兩次——大約在60萬年前和大約9.5萬年前。重要的是,這項工作表明,最近離開非洲的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與他們遇到的古代歐亞人發生了性關係,而不是戰爭。坦普爾頓說,如果那次遷徙涉及的是取代,那麼早期擴張的基因特徵以及人群之間反覆基因流動的基因特徵就會被抹去。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坦普爾頓總結說:“人類一次又一次地從非洲擴張出來,但這些擴張導致了雜交,而不是取代,從而加強了全世界人類群體之間的基因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