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儘管人們嘗試使用殺蟲劑和藥物來阻止瘧疾,但這種災難每年仍然感染約 3 億人,並導致多達 200 萬人死亡。現在,新的發現進一步揭示了為什麼這種疾病如此難以控制。根據今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兩份報告,瘧原蟲惡性瘧原蟲比之前認為的更古老,基因多樣性也更高。此外,它產生耐藥性的速度驚人地快。
惡性瘧原蟲的精確起源和演變是許多爭論的主題。為了追溯寄生蟲的譜系,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 (NIAID) 的 Mu Jianbing 及其同事尋找了來自東南亞、非洲、南美洲、中美洲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五個惡性瘧原蟲樣本之間的基因差異。具體來說,該團隊檢查了寄生蟲 3 號染色體上 204 個基因的所謂單核苷酸多型性 (SNP)。根據他們發現的差異,該團隊估計最近的共同祖先存在於 10 萬到 18 萬年前。這一發現與該生物在 5000 年前經歷過人口瓶頸的理論相悖,後者本應使今天廣泛分佈的寄生蟲關係更加密切。相反,NIAID 的研究合著者蘇新專解釋說,研究人員“推測,當人類人口增長時,瘧原蟲也隨之增長”。
第二份報告調查了寄生蟲對一種廣泛使用的抗瘧藥氯喹的反應。對氯喹產生耐藥性的瘧原蟲株已經存在了四十多年,但這種免疫力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它對寄生蟲其他株的影響仍然難以評估。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 John C. Wootton 及其同事發現,負責這種耐藥性的基因(稱為 pfcrt)實際上廣泛分佈於來自世界各地的寄生蟲中。科學家們使用來自地理位置遙遠的 87 名患者的寄生蟲樣本,確定至少發生了四種不同的賦予耐藥性的事件。此外,他們報告說,pfcrt 在各大洲之間移動得非常快,只需不到 80 代(六到三十年)即可建立起來。結果強調了在當前和未來控制該疾病的嘗試中,需要仔細的藥物使用監測計劃。作為兩個研究團隊成員的蘇指出:“這意味著,當出現對藥物或疫苗具有耐藥性的寄生蟲時,這種耐藥性很快就會傳播到其他大陸,這反映了人類的旅行,特別是航空旅行,以及非洲蚊子的高傳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