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報道,人類和黑猩猩擁有 98.7% 的相同 DNA,但在外貌、行為和能力方面存在巨大差異。現在,科學家們可能已經發現了原因。根據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的報告,人類大腦中的基因活動比黑猩猩大腦中的基因活動更為活躍。科學家們表示,儘管潛在基因的結構差異很小,但它們產生的物質卻差異很大。研究結果表明,基因表達的加速——基因產生信使 RNA 和執行其指令的蛋白質的速度——可能是人類從簡單靈長類動物進化過程中發生的最顯著的變化。該研究發現,人類基因表達水平的進化速度是黑猩猩的 5.5 倍。研究人員指出,人類和我們最近的近親之間存在這些差異的發現可以解釋為什麼人類容易患上一些黑猩猩可以抵抗的疾病。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斯萬特·帕博及其同事比較了人類和幾種靈長類近親(黑猩猩、猩猩和獼猴)組織和血液樣本中基因的表達水平。科學家們從每個樣本中分離出 RNA,並使用兩種技術研究這種遺傳物質如何與大約 18,000 個人類基因的集合相互作用。正如預期的那樣,人類和黑猩猩的表達模式在肝臟和血液樣本中是相似的。相比之下,腦組織在各組之間顯示出顯著差異。黑猩猩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的表達水平保持在相同的範圍內,但人類樣本的活性要高得多。該小組表示,這些結果表明,人類大腦中基因活動的進化變化速度比黑猩猩更為明顯。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帕博說,下一步是分離出黑猩猩和人類之間發生變化的基因,並更詳細地分析它們。這可能有助於更好地理解為什麼黑猩猩能夠抵抗艾滋病、阿爾茨海默病、癌症和瘧疾等疾病。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共同作者阿吉特·瓦基指出,“透過這種方法,我們也許能夠更多地瞭解導致似乎傷害人類但不傷害黑猩猩的疾病背後的遺傳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