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CIENCE |
在首次確定導致鐮狀細胞病的突變四十多年後,研究人員終於朝著治療這種血液疾病邁出了重要一步。根據今天發表在《科學》(Science) 雜誌上的一份報告,一種新型基因療法方法可以預防小鼠紅細胞的特徵性變形或鐮狀化。
鐮狀細胞病——在非洲、印度、中東和地中海血統的人群中最常見——是一種遺傳性疾病,由 β-珠蛋白基因的突變引起,導致人們製造異常血紅蛋白。結果,通常呈甜甜圈狀的紅細胞呈現鐮刀狀,可能會粘附在血管中並阻礙血液流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麻省理工學院的羅伯特·帕利烏克 (Robert Pawliuk) 及其同事建立了一種抗鐮狀化的 β-珠蛋白基因變體,當透過所謂的慢病毒載體引入骨髓時,該變體可插入產生紅細胞的幹細胞中。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他們的策略被證明非常成功:移植 10 個月後,患病小鼠高達 99% 的紅細胞表達了新基因。因此,鐮狀細胞大大減少或完全消除。右側的影像顯示了未接受抗鐮狀化基因的鐮狀細胞病模型小鼠(上圖)和接受了抗鐮狀化基因的小鼠(下圖)的紅細胞。此外,基因療法還糾正了與該疾病相關的其他問題,包括脾臟腫大和尿液濃縮缺陷。
這些結果代表了罕見的成功。“通常情況下,當新基因的副本以這種方式落在基因組中時,它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強烈影響,並且經常被沉默,”團隊成員、同樣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菲利普·勒布林奇 (Philippe Leboulch) 指出。“但是,當表達水平非常高,並且像慢病毒載體的情況一樣均勻地分佈在細胞中時,該基因就可以發揮作用。” 儘管如此,研究人員在可以在人體臨床試驗中評估這種療法之前,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除此之外,他們希望找到一種無需首先照射現有骨髓即可引入基因療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