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田鼠持久的愛相關的基因

加入我們科學愛好者的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操縱單個基因就足以“治癒”田鼠的“花心”。 根據今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份報告,增加大腦中特定蛋白質水平的基因療法使濫交的生物變成了忠誠的配偶。

先前對圈養的草原田鼠(與單一伴侶形成終生關係)的研究表明,這些動物在腹側蒼白球(一個與獎勵系統密切相關的大腦區域)中具有高水平的血管加壓素受體。 相比之下,圈養的田鼠通常一生中會與多個伴侶交往,它們缺乏血管加壓素受體。 在這項新工作中,埃默裡大學的米蘭達·M·林及其同事將編碼血管加壓素受體蛋白的基因直接插入雄性田鼠的大腦中。 然後,研究人員觀察了這些動物在被介紹給各種潛在伴侶時的行為。 他們發現,接受基因治療的田鼠的行為更像它們的草原田鼠同類——它們花更多的時間依偎在最初的伴侶附近。 埃默裡大學的研究合著者拉里·J·楊表示,研究結果提供了證據,“在一個相對簡單的動物模型中,單個基因活性的變化可以深刻地改變物種內動物的基本社會行為。”

當然,從田鼠到人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研究人員希望這些結果將有助於更好地理解人類依戀是如何形成的。 這些知識可以為自閉症等破壞人形成社會關係能力的疾病提供治療方案。 “這很有趣,”楊說,“考慮到人類血管加壓素受體的個體差異可能在人們形成關係的方式中發揮作用。”

© .